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1,(23):9-9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万。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表示,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就业难已成为应届毕业生及无数未就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毕业生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要清楚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3.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13,(11):18-19
云南省就业结构矛盾突出 2013年是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的—年。云南省就业局局长石丽康介绍,目前的问题不是岗位不够,而是结构性问题影响了全社会的就业。云南今年大学毕业生有13.8万,全省城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企业招聘每年所提供的岗位不少于35万个。可是在35万个岗位中.有—大部分是小微企业里的普通岗位.大学生不愿去.因此需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相似文献   

4.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13,(6):18-19
1云南省就业结构矛盾突出2013年是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的一年。云南省就业局局长石丽康介绍,目前的问题不是岗位不够,而是结构性问题影响了全社会的就业。云南今年大学毕业生有13.8万,全省城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企业招聘每年所提供的岗位不少于35万个。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将"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一次性向市外返乡农民工、2008届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在此之前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失业人员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预计将有超过15万人受惠,政府将为此投入超过7500万元。(12月22日《南方日报》)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广东金融学院2014届部分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以Logit模型实证分析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新规对高校毕业生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接受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同工同酬"的新规正向影响大学生接受度;大学生的"劳务派遣用工接受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政策制定与执行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触及了其决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促进劳务派遣用工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真正密切关注"同工同酬"的内容规定细化、劳务派遣工的归属感和权益保护问题等劳务派遣用工决策中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夯实政策制定基础,同时引导高校毕业生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期望,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7.
为就业助力     
5月21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的"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上海正式启动。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除了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民工、退役军人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有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形势任重而道远。就业乃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解决了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就能缓解一家人的经济困境,甚至能使一家人脱贫。截止今年,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章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由此可以看出,特色馆藏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为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我院于2017年11月7日举办了"2018届大学毕业生应用型人才专场招聘宣讲会",共有150家用人单位以及4000名毕业生和实习生参会。本次招聘宣讲会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也为在校生营造了浓厚的就业氛围,加深了在校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认识,获得企业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视点     
《工友》2014,(3)
正"不等不靠"应成大学毕业生"标配"三名大四男生,一起创业卖卫生巾。身边人对此很不解,甚至嘲笑他们为"中国大姨夫"。对此,他们并不在意。日前,三人创建的《亲爱的》网站正式上线,他们通过"一次预定,全年分月寄送"的模式在情侣之间卖卫生巾,以此实现创业梦。(3月3日《潇湘晨报》)点评:不知何时,"大姨妈"成了女性月经的代名词。难怪,三名卖卫生巾的大学生被称为"中国大姨夫"。显然,"中国大姨夫"不是敬词,嘲笑和挖苦的意味很浓。但是,称男孩为"中国大  相似文献   

12.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作为"热"专业"冷"就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是由社会、学校、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要从多层面采用多手段、利用多渠道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就业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而今年,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季",也有人发出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无奈感叹。就云南来说,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14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多人,增幅近11%。遭遇"最难就业季",严峻形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破解尴尬局面的根本之道又有哪些?求职难:"好工作"实在难觅身着黑色套装,手持个人简历,脚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09,(9):43-43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5.
柏文学 《时代风采》2009,(19):25-25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发现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易安 《工友》2014,(3):24-25
正主人公:陆景、宋真陆景和宋真是去年一起招聘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两个人都是"90后",又是同一批进来的员工,在一起的话题自然就比较多,而"吐槽"公司就成为两个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先是陆景觉得得不到老板赏识、工资待遇低、同事相处不融洽。接着宋真说现在这份工作杂事多,干得不顺心,也觉得没有发展前途。特别是在今年,由于春节假期往后推了一天,大年三十不是法定节假日,很多员工都多请了几天假,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07,(11):53-53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劳动力就业潜力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24期发表报告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而劳动力的供给则居高不下。新增劳动力逐步达到峰值,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进城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意味着新一轮就业高峰已经到来,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仍是供给大于需求。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09,(8):45-45
《工友》编辑部:我公司办公地点在武汉,公司招聘的一些员工,由于岗位的性质,与部分人员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不久前,公司一员工跳槽到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由于该公司与我公司经营的业务相同。在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中没有约定竞业限制的地域。请问:该员工是否应受竞业限制的约束?钱微微  相似文献   

19.
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有效扩大毕业生就业,已引起中央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突出任务。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脉络,探讨高校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困境及走出困境的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CLDS(2014)数据,首先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影响其就业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级指标共有11个,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培训构成的工作技能排在第四位。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呈现倒U型特征。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男大学毕业生;在所有分位点上,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村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逐渐缩小。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高校要合理引导,理性考证,提高大学毕业生自身技能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