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田晶 《党史纵横》2012,(6):57+56-57,56
唐聚五,原名唐福隆,字甲洲,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入伍后,历任东北军第二十七师排长、连长等职,他颇受张学良的赏识,也是张学良的“心腹”。1929年秋,唐聚五被调升为辽宁陆军步兵第一团副团长,驻防凤凰城。  相似文献   

2.
刘斐,字为章,1898年出生于湖南醴陵。早年,他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投身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刘斐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广西民团干校教育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中将组长、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国防部参谋次长等职,是国民党中坚决的抗日派人物。抗战胜利后,他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而辞去职务。1949年,刘斐作为南京政府和谈代表之一,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国家建设和祖国统一作了很多贡献。1983年,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5)
云南军官教导团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绝唱"。它是1929-1935年间,云南王龙云以培养一支忠于自己的军官团队为目的,开展的一段三期六年的办学。本文主要从云南军官教导团的开办背景、办学概括、治学特点、办学影响等几方面对云南军官教导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史册里的众多将军和名人中,刘斐虽为国民党要员,但他深明大义,与共产党同心同德;他曾任国民党的高级将军,却毕生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的言行,他的贡献,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将军。刘斐1898年10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他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以后受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革命,北伐期间曾任总  相似文献   

5.
陈奇涵:从黄埔教官到解放军军事大法官陈奇涵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论年龄是最大的一位,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则排在第三位,他早年参加过两次东征战争和第一次北伐战争,可谓资历深厚。入党之前,陈奇涵的军事阅历就很丰富。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1920年转入滇军护国军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同年8月离校加入赣军,参加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作战,由于作战勇敢,  相似文献   

6.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7.
他虽为国民党要员,但深明大义,与共产党同心同德;他曾为国民堂的将军,却毕生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的言行,他的贡献.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将军。刘斐,字为章,1898年10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他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以后受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革命,北伐期间曾任总司令部主任作战参谋。大革命失败后,他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回国后任广西民团干校教育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中坚决的抗日派人物;历任国民党“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  相似文献   

8.
正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祖籍山东益都,生于云南腾越。清末曾中秀才,后去日本学习军事,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李根源毕业回国后即任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次年升任校长(时称总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首任总办(即校长)是高尔登,李根源是第二任校长。一上任,他就对学校进行改革,增聘了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任教,如唐继尧、李烈钧、罗佩金等。这批留日士官生一方面留学时就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追随  相似文献   

9.
1922年6月,朱德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名誉、金钱和地位,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江轮,沿着奔腾的长江顺流而下,到上海去寻找革命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跳出了原先局限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小圈子,跨进了一个新世界。这次行程是朱德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他一生道路中一个伟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革命的新生。朱德早年就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了同盟会。在积极参加同盟会秘密革命的同时,他认为自己“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①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蔡留…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在长沙读中学的时候,非常崇拜孙中山、黄兴和蔡锷,决心效法他们,走武力救国的道路。于是,他毅然中止了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习武。刘少奇是什么时候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24):103-103
1886年12月1日,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原名朱代珍,字玉阶。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在那里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1911年到。1917年,他先后参加了反清斗争、护国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为了寻找新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系清朝为编练新军、加强边防而开办的一所省办军校,当时与北洋讲武堂(天津)和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周建屏,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左源村,1892年8月26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倘塘村。他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是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是一名血洒疆场的传奇将军。参加两次起义1909年,周建屏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即参加了云南新军。接着参加了云南起义。云南起义之后,周建屏又随蔡锷派出的第一梯团入川援助四川起义军。  相似文献   

14.
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罗炳辉,云南彝族人,1929年6月随滇军第十三师到吉安协防,任县靖卫大队长。他行伍出身,疾恶如仇,非常关心和同情士兵及穷苦百姓。其治军严格,作战勇敢,办事雷厉风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29年至1930年,罗炳辉曾以不同的身份带兵三进张家渡,其战斗经历至今仍被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5.
钱辅廷临危受命离开西安钱辅廷 ,1899年 4月出生。其父钱丰泰 ,是张学良夫人于风至的大舅。钱氏家族因与张学良有姻亲关系 ,所以先后有七人在东北军中任职。 192 4年 ,经于凤至介绍 ,钱辅廷先进入东北军当卫队营卫士 ,后来又转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去日本东京见习一年。他回国后一直追随在张学良的左右 ,先任张氏的侍卫 ,后任侍从副官等职 ,深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钱辅廷从讲武堂毕业后 ,结识了东北军中的中共人士吕正操、郭维城等人。 192 6年 6月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钱…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战斗在平北地区的著名抗日英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壮烈牺牲已经66个春秋了。但是,白乙化烈士的英名和八路军十团的辉煌战绩,却依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白乙化,1912年生于辽宁省辽阳石场峪村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他七岁开始上学,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30年,他离开讲武堂赴北平弘达中学继续补习中学课程,同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1年,他积极参加反帝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平学生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满怀激愤,…  相似文献   

17.
陶勇,原名张道庸,1912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叶家集一个雇农家庭,从小给人放牛,1929年,17岁的陶勇参加了红军。经过几十年战争烈火的锤炼,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的一位著名战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很多人不知道陶勇姓名的来历,以及伴随着这个英雄名字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先父王玉瓒,辽宁省黑山县人。1914年参加东北军,192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习,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调至张学良身边服务。西安事变期间,父亲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受张副司令"你营是华清池行辕守卫者,应先行动"的命令,率兵三百余人,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出色地完成了华清池捉蒋任务。"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父亲...  相似文献   

19.
任龙 《党史纵横》2007,(4):44-47
在黄埔学子中,蒋介石有意留他为自己的秘书,而这位黄埔四期的高材生,最终还是选择了革命道路,成为毛泽东的军事参谋。他就是郭化若将军。郭化若自1929年任红四军参谋处长到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兼总前委秘书,从军委一局局长到毛泽东的军事教育顾问,断断续续地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2年,  相似文献   

20.
田晶 《党史纵横》2012,(12):56-59
冯占海,字寿山。1899年11月出生于辽西义县杂木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交不上学费不得不结束了8个月的私塾学习,9岁便开始给人家放猪。由于父亲死的早,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母亲的肩上。1917年18岁的冯占海,只身闯奉天,投奔其舅父张作相参加了东北军并留在张作相身边,当勤务兵。1919年,冯占海被送到讲武堂第三期深造。他天资聪颖,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成绩也特别出众。毕业后不久,他就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