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总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民为本",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和"以一切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同等重要.而"以人民为本"则是以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本,侧重于人民这一整体."以人为本"取代"以人民为本"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现的基本要求,而且顺应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耀南 《新视野》2005,4(1):64-66
中国哲学在处理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有一个一贯的追求,就是力图保持事物原有的无限多样性,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理想."和"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和"是处理"多样性"之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中国哲学明显地是以"和"为上,以"和"为贵,以"和"为高,以"和"为追求.此种"和"理想与"和式思维",对于纠正"全球化"的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大致可以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为共产党执政规律论.这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和中心.它主要是强调治党.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因此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自然主要是围绕执政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由此引申出分论.分论为先进生产力代表论,先进文化代表论,根本利益代表论.它主要是强调治国,即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即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应该起到的领导作用.这个理论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治党为中心,以治国为目的,治国以治党为前提,治党以治国为归宿.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社会理想是具有时空结构的整体.从时间结构上看,社会理想存在着近期和远期的时间序列;从内容上看,社会理想包含着事实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及其不同导向的空间关系.近期与远期社会理想的区别在于,是以"社会实体形态"为主导还是以"社会价值理想"为主导.小康社会理想是以"社会实体形态"为主导的近期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以"社会价值理想"为主导的远期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具有双重特性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在社会价值理想的意义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当代中国表述,其具体的社会价值理想系统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语言朴素,内涵丰富,精辟深刻,寓意深远,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今天尤其需要强调.  相似文献   

6.
黄艳林 《党史文苑》2007,(1):21-22,25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办报过程中,他强调最多的是"实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邓拓办报的群众观点包括:始终以"站在群众之中办报"为指导思想;以"群众内容、群众形式、群众写作"改造通讯工作和报道方法;"尽可能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进行社论写作;以"编辑工作无小事"为报纸编辑原则.  相似文献   

7.
"纲要"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以释疑为过程,以思考为意义,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将"纲要"课的抽象历史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时"纲要"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化成自主性学习,这是今后"纲要"问题教学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物质基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战略重点是塑造高素质的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其目标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没有明确使用过"和谐"术语,但以"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及其他词义相似相近的概念,间接地表达了他的和谐之道:以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着力点,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着眼点,以对各社会要素的适当安排为关节点,以综合平衡为经济关系协调的根本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为落脚点.毛泽东以"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为主题的和谐之道,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新概括,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代表性指明了方向.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要和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相结合.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应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法制化为取向,以从制度上保证"三个代表"思想落实为目标,努力做到把"三个代表"思想贯穿于机制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和睦幸福为荣,以伤风败家为耻;以尊老爱幼为荣,以忤逆不孝为耻"这是农七师一三○团四连制定出台的"家庭八荣八耻"中两条宣传标语,也是一三○团组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2.
石利  苏勇 《世纪桥》2005,(3):74-75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依托.没有教师,人类文明就难以传承,个体就难以发展,社会就难以前进.教育价值的重建,首先就必须还教师以尊严、还"师道"以尊严,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这种尊严感的恢复与确立尤为重要.关键是要对"师道尊严"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和把握.只有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优良传统,以师德建设为先导,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3.
刘新庚  罗雄  杨尚昆 《探索》2007,(6):131-135
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思政方法体系,是对传统思政方法体系的扬弃和发展.传统思政方法体系出现了价值导向的过时性、内容要素的滞后性、结构关系的不合理性等战略缺失问题.创建"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是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方法理论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方法上的现实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及其内在要素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为依据,以"宏观驾驭、战略导引"价值理念为主导,以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为基础,以决策方法和调控方法为支柱,以信息方法为纽带,以"人体智能协控模型"为机制,建构一个理论上学科气息浓、理念上战略制导性强、内容上时代立意新、结构上体系严谨度高的现代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的仁学思想,一反历来视仁义与事功为两截的观点,从仁义与事功相联系的角度出发,,以心性之"四端"为仁义的根本落实处,以"亲亲"事君"为仁义主要的具体内容,认为仁义须要"艺植灌溉"方能得"成熟",而其着手处,则在"恕"之一字.黄氏的学思想其实是以"自然目的说"为理论背景来展开论证的;其所谓仁义与事功必然相联系之说,并非以人性之张扬为标识,而是以人的行为应当与天地之间的"一段生意"与"自然目的论"的要求相合为其指归的.黄宗羲的这些思想,是他意欲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的理路相合,从而在经世致用方面发挥其更为剀切作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两港三区"为重点,努力建设"天堂硅谷",把杭州建设成为一个既信息化、又有高度发达IT产业城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本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建设杭州"信息港"的几点思考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升级;二是以"信息港"建设为契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城市信息氛围;三是以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平台.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民主党经历了执政的"实验期"、"黄金期"、"危机期"、"振兴期"四个阶段.坚持以选举为途径,以选民为中心和选票为导向的执政原则;坚持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执政方式;重视党的沟通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重视执政党的理论纲领创新是其主要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认识上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上世纪70年代末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到如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观点给人的印象,是把邓小平的发展观归结为"以物为本",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割裂、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致的,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以"人和"为中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这一社会和谐理论以经济和谐为基础,以道德和谐为核心,以上下和谐为主干,以善政善教为两翼.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要以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二是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营代替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要尽快推动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以现代化工具、设备,全面取代手工工具,就要帮助农民解决资本和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这种理论经过孟子、荀子以及历代儒家传人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德治思想体系.但传统德治是在小农自然经济方式、宗法族制的社会构造及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儒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其本质是一种统治策略,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和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古代成功的德治实践,为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了历史依据.新的时期,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儒家的德治思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体系,使我们的治国方略更加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