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一飞 《政法论丛》2005,42(1):65-70
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利益是一种独特的利益。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利益具有正当性。法律应当确立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公平竞争权有特定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特定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公平竞争权补充和产生经营者的其他权利 ;侵害公平竞争权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应建立完善的公平竞争权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竞争法理论与实践当中,学界与实务界都认为竞争违法行为侵犯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那么,竞争违法行为究竞侵犯了经营者的什么权益,这种权益究竞是什么?公平竞争权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中的公平竞争权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高鸿 《法学评论》2004,22(6):61-66
公平竞争权作为经营者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 ,受到司法和行政的双重保护。基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 ,赋予经营者通过行政诉讼保护其公平竞争权已成为立法和实践的需要。此类诉讼的原告应当限于商品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的经营者 ,广义的竞争关系中不存在行政诉讼法意义上的原告。在合法性审查中 ,应当对公平竞争权受到侵害的积极行政和消极行政进行区分 ,分别不同内容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4.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丁  潘方方 《法学杂志》2012,33(9):103-10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所创设的碳交易在形式上为碳排放量交易,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为碳排放权。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要求我们应对环境容量资源进行产权界定。从法律视角考察的碳排放权一方面具有环境权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财产权的属性。碳排放权的这两种属性在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上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但与之匹配的法律体系建设却进度迟缓。学界目前主要争议点在于碳排放权法律性质在公私属性上的界定问题,基于市场自由交易思想的物权说和基于政府分配行为的行政规制说相持不下。作为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法经济学提供的全新研究视角与方法可对我国构建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的学理研究有所助益,科斯定理及其蕴含的法经济学思想在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制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适用性。在法经济学视角下,对私有产权的清晰界定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碳排放权的财产权属性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得以良好运作的内在需求,而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脱胎于公权的特殊私权利,其法律属性应为具有公私二重性的准用益物权。承认碳排放权的准用益物权属性,可促进政府及市场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各自发挥的功能,减少各方博弈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以确保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达到高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若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相关主体公平竞争权,则应赋予相关主体原告资格。在竞争法学研究中,有从法学理论角度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经营者合法权益概括为公平竞争权,亦有从司法实践中试图发现并提炼出经营者公平竞争权。为审慎对待该新型权利的创设和生成,有必要结合竞争法和行政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公平竞争权是否应当成为法定权利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7.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其保护主体为竞争者、消费者、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其保护客体为法益,即通过禁止性条款或一般条款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或间接保护多种主体的法益,并不创设完全独占权.退而言之,即便创设"公平竞争权利",该权利也只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或"框架权",不能积极行使,只能消极防卫."公平竞争权"的设立使受保护主体单一化,会窒息公平竞争并导致知识产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出发,详细分析了气候问题的演变及处理原则,并分析了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实例,结合我国的困境,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短线交易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特殊内幕交易,各国均规定了公司对短线交易所得收益行使归入权的制度。我国该项制度存在着不少遗漏和不足,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该项制度,以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0.
艾佳慧 《财经法学》2018,(6):129-145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伦理和最优化理论,主流法经济学界视科斯定理为一种法律应促进和“模拟市场”的规范理论。但是回归科斯一以贯之的比较制度分析框架,科斯定理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世界的法律界权理论。根据“模拟市场”理论,立法和司法均应以帕累托效率为目标促进和“模拟市场”;秉持法律界权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确立以及效率如何仰...  相似文献   

11.
孙晋 《法学评论》2020,(1):1-13
立足时代和实践的理论发展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之问,形成了关于市场公平竞争及其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竞争(发展)观一脉相承,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思想反过来指引新时代经济法治尤其竞争法治实践更好发展,所以,充分挖掘和准确理解习总书记关于市场公平竞争及其法治系列重要论述的内涵意义重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进程中,坚持公平竞争和实现竞争法治始终是其最基本特征和最重要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市场竞争关系始终是竞争法治的核心指导原则;依据该原则,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围绕该原则,竞争法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有其不同的目标和导向:宏观方面,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基本要求,而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确立是实现该要求的应然选择;微观方面,应着力通过做“减法”即减轻企业的竞争负担和做“加法”即增加企业的竞争机会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保障企业自由竞争,同时注重以竞争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制行政性垄断来保障企业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立标 《法律科学》2004,22(2):17-23
受审判权是公民接受公正司法的权利。由于受审判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数国家宪法对其进行保护 ,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最为完善。中国宪法对受审判权保护存在众多缺陷 ,为更好地保护受审判权 ,中国宪法应把受审判权直接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受审判权的内容方面应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并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赵学清  杨旭 《河北法学》2005,23(5):14-19
规范补贴和反补贴问题的反补贴法被视为了公平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体现。通过对补贴、反补贴与竞争的法律分析,剖析反补贴法与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反补贴法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存在的法律价值,提出作为反补贴法理论基础的公平贸易政策之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的公正审判权适用于判定刑事指控的案件中。刑事的含义决定着公正审判权适用的案件范围;指控的含义决定着公正审判权适用的时间范围。根据刑事的含义,在我国,除了《刑法》的规定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行政处罚属于刑事的范畴;根据指控的含义,在实施初查时便已经启动了指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我国应当对严重行政处罚适用公正审判权提出保留;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在被指控时即受到公正审判权的保护,应当改革我国的初查和立案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公正审判权在法律中的地位来看,公正审判权属于宪法性权利。公正审判权作为宪法性权利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已经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公正审判权符合宪法权利的几个基本特征:公正审判权是公民所享有的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公正审判权规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公正审判权具有母体性;公正审判权是其他权利无法替代和不可转让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6.
从竞争法角度看反倾销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海霞 《河北法学》2004,22(3):61-64
反倾销法律制度是WTO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自GATT第 6条确立反倾销法律制度以来 ,许多国家都在国内制定和适用了反倾销法 ,但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反倾销法的滥用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于是就提出了是否要改革现有的反倾销法 ,以及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试图从竞争法的角度来论证反倾销的不合理性 ,并指出了我国在未来的取舍  相似文献   

17.
黄军 《财经法学》2021,(1):49-60
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的具体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原则作为指引,其中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当属比例原则。在比例原则的基本内容架构方面,有必要在传统“三阶理论”之中导入新的子原则——“目的正当性原则”,借以确立起“四阶理论”。在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运行过程中,引入比例原则事实上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相应的合理性。比例原则在...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正品转售商经常会援引指示性合理使用以抗辩自己在店铺招牌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通过梳理目前国内的典型案例,可发现当转售商单独或突出性使用他人商标于其店招之上时,法院仍然会作出侵权判定,但不同的法院在涉案行为侵犯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以及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问题上存在分歧。进一步考察美国及欧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可以总结出指示性合理使用需要满足必要性、合理性、善意以及不构成相关公众混淆四个构成要件。在使用他人商标指示他人商品的来源的行为上,指示性合理使用与权利用尽的概念范围有重叠之处。指示性合理使用的主张以涉案行为构成商标性使用为前提,其作为一种构成商标侵权的例外,宜在涉案行为满足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作为侵权抗辩理由进行援引。无混淆可能性作为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应成为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之一。同时,若权利人的商标为其企业名称或其主要组成部分,转售商的使用还涉嫌构成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字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强调了一个有效的辩护援助体系对保障公平审判权的必要性。为了保障穷人能够平等地享有正义,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一套提供给他们律师的机制。文章分析了促使一个国家为她的公民建立有效公平审判权的关键因素。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的法律援助体系在其公民权利保护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和继续发展法律援助对中国长远利益的必要性。其次,本文表明了,国际组织怎样通过培训和能力培养方式在支持权利保护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最后,文章指出只有充分尊重中国的自治,国际合作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文章特别展示了IBJ的经验,以显示国际组织如何与中国政府开展合作,成功地提高中国公民权利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