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下其手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音于)(?),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於城麇(音军)。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之?”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相似文献   

2.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3.
陈抗行 《小康》2005,(1):3-3
“小康”,曾经是这样一个概念:熟悉但又遥远,清晰但又模糊,物质但又精神……孟子对梁惠王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此为古人之“小康”境界,颇具量化指标,然而,毕二千年之封建社会,终究无由兑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遂以其明确而丰满的内涵,如朝阳般灿烂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4.
负荆请罪     
〔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欲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从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音酬)也。廉颇闻之,肉祖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同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简体字)蔺相如每当上朝的时候,常常推说有病,不想和廉颇争执朝廷上的位次。后来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让车子倒退  相似文献   

5.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6.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二》〔译文〕(简体字)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完之后,赏给手下办事的人一杯酒。他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不够喝,一个人喝还有余。大家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刘备在荆州,三顾诸葛亮于草庐问计。亮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如是则霸业可成,王室可兴矣。”《隆中对》刘备用其策。建安十六年(二一一)进兵巴、蜀,十九年(二一四)攻占成都,开始经略南中(夷越之地)。《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降都督治南昌县(今贵州毕节  相似文献   

8.
人才资源,贵在利用。但真正做到“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 用人之长,勿求全责备。用人如用器,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唐代名相陆贽说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寻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才;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清人顾嗣协的《杂兴》诗更生动地阐明了这一点,其诗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救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9.
唐张怀瓘《书议》曰:"昔仲尼修《书》,始自尧、舜。尧、舜王天下,焕乎有文章,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夫书者,藏万相而恍惚,蕴百艺而窃冥,其道有贵而称圣,其迹有秘而莫传,其通玄达微,何可至于妙境?故学书者,惟聪慧者悟之,功深者得之,所谓一艺功成,良工辛苦。  相似文献   

10.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0):58-58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11.
曲高和寡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音:影)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千人錇椤蛾柊ⅰ贰ⅰ掇丁?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錇椤蛾柎喊籽?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炭逃?雜以流徵(音:止),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瞧淝鷱浉?其和彌寡……夫聖人瑰意奇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祝融为楚族先祖。 《国语·郑语》记有史伯的一段议论:“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融之兴者,其在姓乎?”“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在熟悉典籍的周太史看来,姓荆楚为祝融后裔。先秦时有“民不祀非族”、“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的说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8,(3):42-42
【原文】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矣,遂不得见。  相似文献   

14.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达巷党”:“巷党”即里巷,(《译注》第93页)“达”是里巷的名称。“执”,从事(于)。译达巷党有人说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3,(2):51-51
[原文] 甘茂者,下蔡人也,秦武王以为左丞相。谓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河,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茂谓向寿:“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也。”寿归以告王。王迎茂于息壤。茂至,王问其故。  相似文献   

16.
汝南县周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南县周姓溯源许齐平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帝告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另据《史记·周本纪》:“姜原为帝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之……居其而生子……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后来舜“封弃于邰,号日后稷,别姓姬...  相似文献   

17.
《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写道:“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之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是皆有大勋劳于国家也。永华以王佐之才,当艰危之局,其行事若诸葛武侯,而铭传则管、商之流亚也,顾不获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则台人之不幸,然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矣。”这是台湾学者在研究刘铭传的文章中常引用的一句  相似文献   

18.
春秋以前巴人史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以前有明确时代记载之巴人活动史迹主要有如下几条: 禹时:“禹会诸候于会稽,执玉缺帛者万国,巴蜀往焉”① 夏代;“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田巴属也②。” 商代:商代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于巴的记载:“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盾戈)伐巴方,受又”③。“口口卜,口,贞王佳妇好令沚(盾戈)伐巴方,受有又。贞王勿佳好好以沚(盾戈)伐巴方,弗其受有又”。④“辛未卜,争,贞妇好其以沚(盾戈)伐巴方,王自东受伐蚩阱,于妇好立。贞妇好其从沚(盾戈)伐巴方,王自东受伐蚩阱于妇好立”⑤。“贞,巴不其受年?巴受年?王占曰:巴其受年”⑥。“癸酉卜,我贞,至巴亡祸”⑦  相似文献   

19.
杂感二则     
“唾面自干”与娄师德 “唾面自干”的典故见于《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相似文献   

20.
毛遂自薦     
〔秦圍邯郸,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約與門下食客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从(同縱)於楚,約与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得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今日乃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處囊中,乃穎脱而出,非特其末見而矣。’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