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12,(3):128-129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主要基于如下背景:中国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两岸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并开始从阿富汗撤退,使奥巴马政府能腾出手来,为了应对中国的兴起和亚洲的整体崛起,开始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2.
2012年,南亚多国政局遭遇动荡,朝野矛盾突出;大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势头受阻,但小国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小;尽管各国寻求平衡与多元化的外交趋势日益明显,但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改善,我在南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地区安全形势仍然突出,恐怖案件层出不穷。2013年随着北约从阿富汗撤军步伐的加快,安全问题可能变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大战略。这些大战略的实质是寻求用适当的方式运用美国的权力,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外交战略。以伊斯兰世界为例,奥巴马政府寻求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接受离岸平衡战略,从伊拉克撤军;采取选择性干预战略,应对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2010年5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谋求的是以限制运用美国的权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在美军占领和冷战的背景下,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依附外交",但是,从一开始日本就没有放弃"自主外交"的努力.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自主外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冷战后日本"自主外交"的发展对日本开展亚洲外交和参与东亚合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亨利·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他以一种欧洲文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外交传统,分别从地缘特征、思想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例外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二元对立等基本属性.同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政策本身已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一部分.从沃尔特·米德所提出的美国外交传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辛格的思想及政策归入杰斐逊传统兼具汉密尔顿传统特征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亚太经合峰会前后大马外交风波的分析,探讨金融危机后亚太外交的一些动向:美国企图利用东亚国家经济困难和政局动荡加强对亚太地区政治的主导;其企图反而缓和了马来西亚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并为日、中等国扩大影响提供了机会;面对经济衰退,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对外关系日显灵活和务实,这也将成为它们重建经济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7,21(2):83-100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让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在推行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美国既重视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也注意到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美国加强对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国际反恐的需要,意在消解印尼民众的反美情绪,尽可能降低极端主义和激进穆斯林的影响,改善美国的形象;但随着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又被注入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存在各种复杂因素,评判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既要重视其对短期内改善美国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更要关注其长期效果,特别是对形成印尼精英层稳定的美国观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田一 《当代亚太》2015,(2):38-60,157,158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逐渐开展多边外交以作为对同盟体系的补充,其多边外交具有高度选择性、浓厚的结果导向和特定功能性导向等偏好,难以达到多边主义外交的标准,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及少边主义的色彩更为强烈。美国亚太地区的双边同盟体系与多边外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同盟体系制约了开放、多元的亚太地区架构的形成,并限制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选项,在客观与主观上都制约了美国采取多边主义外交的可能。另一方面,同盟逻辑贯穿美国亚太多边外交的始终,它积极与同盟及伙伴进行"俱乐部式"的小多边互动,利用同盟体系塑造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地区多边秩序并日益在多边场合划分阵营,对中国进行多边牵制与施压。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一、独立之初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新俄罗斯最初的外交继承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遗产,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的继续。戈尔巴乔夫摒弃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体系,苏联开始走上和解以至谋求建立伙伴关系之路。苏联在裁军、欧洲安全、德国统一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戈尔巴乔夫给东欧松绑,与中国和解,从阿富汗撤军,拒绝继续支持苏联在亚、非、拉和中东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1.
肖刚 《东南亚研究》2008,190(2):48-54
传统意义上的外交只是中央政府之间的双边外交和各国政府委托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多边外交.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外交的参与者.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外国投资企业非常密集,他们不仅在经济战略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政治外交上也是中国营造实现现代化的良好国际环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以珠三角日本企业参与外交为个案,分析外国企业应该如何参与外交,为促进国家间关系的良性循环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广东如何通过推动外国企业参与外交,为本省的现代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强制外交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春泰 《美国研究》2006,20(3):49-64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学者最先将强制外交与威慑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对此展开专题研究。根据美国现有研究文献,本文阐述了强制外交的定义、效用及局限性,剖析了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并对美国强制外交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实质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分析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是美国学界研究的重点,旨在直接为政府的外交决策提供服务。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强国,有机会和能力实施强制外交。由于美国未来可能会更多地运用强制外交,因而该专题理论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中韩建交23年来,中韩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每5年就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而上升到地区层次,成为我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伴随着中国在韩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渐次提高,韩国理想的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在美中之间实行"平衡外交"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韩国外交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从1993年到2013年间越南对中国外交的研究状况。越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特别是随着1993年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包括中国外交在内的中国研究在越南进入一个新阶段。越南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不小进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不少关于中国外交的研究成果。然而,至今尚没有专门的文章总结越南的中国外交研究。本文将分析1993年以来越南出版的关于中国外交的研究成果,分为中国总体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和越中关系三个类别,分析各自的特点,并介绍研究机构、队伍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国经济外交互动是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演进的重要力量。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近百年来大国通常的做法。文章通过梳理二战前后美英两国经济外交博弈及其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权力的关系发现,美国经济外交及其政策对于塑造和维护其国际政治经济的主导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经济外交战略运用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外交助推中国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融入者转变为建设者、改革者乃至成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塑造者。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路线,中美双方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互动的针对性和竞争性会进一步强化,中国需要与美国在相互调适中争取更大的制度性权力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来,南亚地缘政治博弈呈现新态势和新特点.美国拜登政府整体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出台的印太战略,为压制中国发展势头而刻意拉拢和抬高印度.在拜登政府任内,美印持续战略走近仍将是主流,这将进一步加剧南亚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地区安全脆弱性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拜登政府持续酝酿和调整对阿富汗政策,4月正式宣布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最后期限,这立即引发阿富汗形势的新一轮变动,包括和平进程在内的阿富汗问题未来走向面临重大变数;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在印度的执政地位依然巩固.印人党带有强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主张重建和恢复"印度教统治的印度",持续巩固和加强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印人党持续做大的国内政治现实,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刻意拉拢,导致印度自信心空前,在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关系方面更加强硬和不妥协,印度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吃紧;此外,巴基斯坦近年来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导致的人员伤亡人数持续下降,但若干安全隐忧仍在.鉴于南亚地缘政治博弈呈现以上新态势和新特点,未来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赖中国与南亚域内域外的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抵制某些国家和势力的破坏和威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交媒体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和在线交流的主要平台。美国非常重视挖掘社交媒体的外交价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社交媒体纳入其外交战略。中国是美国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外交的重点对象,美国国务院及其驻华使团展开各种信息发布和与中国公众互动的活动,意在传递信息、监测舆情、引导舆论,呈现出全面覆盖、中文内容、直面公众、潜移默化等特点。美国在对华外交中运用社交媒体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既扩展了中美交流的层次和相互了解的途径,也为美国干预中国社会政治进程创造了新的机会,并且蕴含着一些引发中美冲突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展开,美国政府通过对文化外交行政主管机构的整合、国会的一系列立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文化冷战".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教育交流外交、以图书馆建设和图书翻译及传播为特征的图书外交,以及文艺表演外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文化外交活动促使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了解并接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亲美"人士,进而推动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外交在某些情况下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层带来了一些麻烦,同时也引起了企图延缓东南亚非殖民化、希望继续控制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的反感.此外,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行动与其在文化外交项目中标榜的国家形象显著冲突,也使得美国文化外交影响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伊始,美国对中国发起了汇率外交攻势,这既有敲打中国的战略谋划,也有利益集团政治的复杂背景。国外学者从开放、制度和国家一社会的视角研究了利益集团的汇率政策偏好、利益集团将其转化为政策产出的机制及所面临的约束,但其研究方法、对象、层次和视角存在一定的不足。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影响美国对华汇率外交,是因为基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汇率政策决策。实践中,美国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和"院外援华集团"围绕人民币汇率展开了激烈博弈,中国相关经济利益集团也通过本国政府寻求影响。为化解汇率外交压力,中国需在微观层面巩固和扩大"相容利益",以争取更多美国利益集团的支持;在宏观层面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有理、有据、有节地坚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20.
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和交流项目引导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以提高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冷战期间成为进攻性的战略武器,为赢得冷战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以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重新得宠,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的问题,实施对象重点放在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与公共外交战略并重,发动"反恐"战争,将美国面临的挑战简单归结为与世界的沟通问题,兼之公共外交战略在操作上的文化差异,因而刚出茅庐即遇挫折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把危机公共外交转变为平时状态的公共外交战略,是今后美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