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论网络恶搞     
网络恶搞,是以文字、图片、音乐和动画为手段,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流行歌曲到热门节目,从古典名著到英雄人物,都是被恶搞的对象,以此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解构所谓正常。目前,网络恶搞已经冲击到了我们的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若不加以制止,就会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影响我们的民族心理,所以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2.
网络"恶搞"背后的文化隐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恶搞"的实质是以图文和动画等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是将"正常"、"常规"的东西解构为颠覆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有学者认为它是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发疯文学”源于中文网络环境下年轻一代自发的网络沟通与交互。它具有无逻辑、碎片化、用词简单、情感充沛等特征,并逐步发展出一套特有的网络语言表现范式。“发疯文学”是当代青年网民用简单、直白、自嘲、调侃、无厘头的方式,表达自我的当下状态。青年利用“发疯文学”来调整负面情绪、维护自我边界,解构传统的庄重,用幽默手法重构消极事件,在建立真挚、平等的感情联盟基础上,呼唤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新型心态秩序。  相似文献   

4.
李家泉 《台声》2007,(11):27-27
自民进党于今年9月30曰通过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个“决议文”.正加紧付诸实践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持续、强力推动“入联公投”.并为此而全力布局和推进明年元月的两次选举.即“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相似文献   

5.
李春华 《求索》2007,(8):143-145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文字学”理论,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书写论为核心的解构主义语言观摧毁了形而上学赖以存在的基础,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它颠覆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为我们解构了亘古如斯的西方传统哲学,即“在场的形而上学”。解构主义语言哲学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革命,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德里达依靠“差异”和“延迟”以及“不确定性”这三个概念来对西方哲学展开认识论批判,它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再谈信心     
张儒昌 《群众》2009,(5):79-79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迄今已成今年以来的流行语。 以“心”作为思想、意志、感情的载体.是国人的“发明”。在国学范畴内,只要发渊于“心”,就真、就善、就关,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等,大凡“心语”都神圣、都美好,信心也概莫能外。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丧失过信心!即使是在饱受列强欺凌的黑暗年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毛泽东语)的鲁迅,  相似文献   

7.
多年之前,《大话西游》红遍中国。这一部构建在经典神怪片《西游记》之上的带着“时光穿梭”、“移魂大法”、夹杂着各种无厘头笑料、透露着爱情光芒的后现代神怪喜剧片,火速在大江南北热得天翻地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时,已经完全淹没在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之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对执政党来讲,通过协商解决一些存在的社会矛盾是较好的方式。因为协商民主讲究秩序,大家可以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起摇旋呐喊当然要好得多。在这个时期里,有些人想利用所谓的“大民主”来解决问题,“文革”中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  相似文献   

9.
90岁.是人生的暮年。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可能是风烛残年,也可能正青春焕发。“变革以图存,自新以常青”,是中国共产党走过90年光辉历程,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始于19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政党执政的规律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多党制国家,政党轮替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所谓“钟摆效应”,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4,(1):92-93
所谓公投,是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国家的重大政治事务。“台独”势力打着“主权在民”的招牌,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分裂行径,是非法的、无效的。  相似文献   

11.
戊子说鼠     
“戊子”是农历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古人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一个来回正好60年.叫做“甲子回头”。  相似文献   

12.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13.
所谓“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是一种国际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其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由此出发,必然否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也就把否定阶级分析的所谓“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奉作“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益?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科研、教改中亟待思考、探索的课题。在综合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三步曲”、“四点到位”达到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提高中考的命中率。一、“三步曲”所谓“三步曲”,是指通过“学进去、跳出来、联系上”三步来梳理教材。1.找“三点”,把书读薄。要想学好每门功课,首先必须能学进去。学进去的基本方法是“找三点”,把书越读越薄。所谓找“三点”是指找出课本中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如复习初二国家与法律板块的内容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找出每一个问题的关键词自我设计出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钱明 《现代领导》2002,(1):47-47
“无曲”一向是为官者的一大忌,只要手中有点权力,无分大小高低,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都是官之常情.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6.
她将自己的一半家产——卖房所得450万元全部捐给汶川地震灾区而一朝天下闻,被尊称为“上海奶奶”。如果说,一次性的捐款需要豪气,那么她用余生来做慈善.却更加难能可贵。正所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相似文献   

17.
“深绿”的突围—复杂性生态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耘 《新东方》2008,(5):38-40
借观“深绿”生成的缘起可以知道,“深绿”形成的初衷正在于其对“浅绿”形上体系的否定与超越。如果说“浅绿”是一种对现代性社会以来的科学理性中技术主义原则过度膨胀的解构,那么“深绿”则是一种对“浅绿”所依赖的传统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形上体系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邪教“法轮功”首先是在基层滋生、蔓延开来的,它以教人“学练气功”为幌子,打着“真、善、忍”的旗号,在全国各地基层社区普遍建立起自己的“站、点”,大张旗鼓地进行“招兵买马”,迅速形成一个等级控制的组织系统。“法轮功”的要害是争夺基本群众、解构地方社区和动摇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不论城镇还是农村,绝大多数青年男女结婚典礼都要事先选好“吉日”。所谓“吉日”,即结婚典礼这一天要明历、阳历都是“双日”。有的甚至不仅要求日子是“双”.而且要求月份也是“双”的,这实在是荒唐和笑。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结婚典礼择“吉日”是非常普遍的事。有些人就连外出办事.甚至理发、洗澡,都要先看好日子。全国解放以后.这样的人和事很少见了。司是,近几年来.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旧习俗又死灰复燃,尤其是结婚典礼择“吉日”最为突出。每逢所谓的“吉日”,大街小巷迎亲的小汽车往往排成长队,鞭炮声震耳欲聋,有…  相似文献   

20.
“信“     
李楫 《今日民族》2001,(12):46-47
汉字的“信”,在不同用法里有着不同的意思,这里想要说的是关于“书信”。“书信”的“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按照习惯的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给指定的对象看的东西。作为一种书面表述,这样的解释当然是没问题的,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信”却并不见得非得要写。生活在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最常用的“信”其实就是物品,所谓以物代言;不同的物品代表不同的意思。情书居住在高山峻岭中的景颇族,交通不便,人口分散,有事相商,往往不写信,而用植物或其它事物来表达。想念远方亲友,就托人捎去树根一条;若想念之情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