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乘舟而行,当船行至江中还未离开县境时,他把这一文钱投入江中,还给会稽的父老乡亲。最终,刘太守一钱不沾,两袖清风而去。后来人们赞颂他为“一钱太守”。  相似文献   

2.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  相似文献   

3.
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政清廉,政绩卓著,颇得民心。离任时,当地百姓因素知他洁身自爱,赠一百钱为他送行,刘宠坚辞拒收,终因盛情难却,收了一文钱为记,于是“一钱”太守的美名和刘宠廉洁自律的佳话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2264年前,当秦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他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这个因其水利工程而得名的城市,会因为一场灾难成为一片废墟,他更不会想到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山东消防”成为了当地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数字与官声     
<正>近来偶尔翻阅史书,对书中五位"数字廉官"之为颇有感触。五位官员廉洁自律,清贫如洗,一心为民,可谓圣人之德,君子之行!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一生廉洁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卸任时,乡亲们送一百钱作为路费,但他婉言谢绝,只拿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美名就传开了。明朝尚书范景文,为谢  相似文献   

6.
张培元 《廉政瞭望》2005,(12):44-45
近翻古籍,看到《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汉安帝时,苏章当了冀州刺史,他有个老朋友时任清河太守。在巡察中,苏章发现这位朋友严重贪赃枉法,于是令其手下备了一桌酒席,两人共叙平生友谊,十分高兴。这位太守更是喜不自禁地说:“人皆有一个天,我独有两个天!”苏章听了立即言明:“今昔与故人饮者,私思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敝人只有一个天。”果然,苏章便将这位自称有“两个天”的太守依法治罪,从此,也就“州境肃然”。  相似文献   

7.
一钱太守──刘宠。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政绩显著,操守廉政。离任时,会稽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送他,刘宠不肯接受。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一钱作为纪念,于是被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公──范景文。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登门相求,范景文都一一谢绝,并在府门上写了“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二不公”的美号便传开了。 三汤道台──汤斌。清代汤斌曾任岭北道台,为政三年,两袖清风,每日以豆腐汤为食,于是,他被人家称为“三汤道台”。其意是:为政象豆腐汤那样清,生活象黄连…  相似文献   

8.
正①三国末期至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胡质在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其子胡威,在青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抱负和正直的品质,晋武帝时官至青州刺史。②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  相似文献   

9.
南宋官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明代时,一年仲春,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的县令也难断此案。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太守问明情况,当  相似文献   

10.
官癖     
吴昊 《廉政瞭望》2007,(11):58-58
明朝时候,一太守死在任上,阴魂不散,每日黎明,衙门点卯,他必乌纱束带,打扮整齐,坐在堂上,吏役叩头,微笑点头,接受礼拜。太阳一出,就消失了。到了雍正年间,一位姓乔的太守来此上任,衙门里的人将此事告诉他,乔太守说:"此  相似文献   

11.
“忠臣不私”与“私臣不忠”任骈春东汉年间,武威郡太守任廷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百姓拥戴,名垂凉州,朝野上下也对他颇多赞誉。在此之前,汉光武帝召见任廷,诏封他调任武戚太守,并要他一定好好侍侯上司,以求将来不断升迁,好光宗耀祖。任廷听后,不以为然,反说如果...  相似文献   

12.
汉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遭受严重饥荒(今河北沧州一带),众多饥民闹事,盗贼趁机作乱。史书上说:"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资治通鉴·卷25》)当地郡守无法制止,致使社会骚动不安,局势失控。危难之际,丞相等人推荐了龚遂。认为他治政有方,可以派他前去"平乱"。于是,汉宣帝刘询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  相似文献   

13.
乐恢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性情廉洁耿直,特异而立,凡是操守行为与自己不相合的人,即使是权贵也不同他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向他致意,请他赴宴,他坚决不答应。后在本郡任职,太守因为犯法被处死,  相似文献   

14.
东汉安帝年问,有一个叫杨震的官吏.接连出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等职。在他前往东莱郡任职时,途经昌邑县,过去他所举荐的王密做了昌邑县令。为表示感思之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王密夜晚亲自带了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相似文献   

15.
丁东 《党建文汇》2011,(11):43-43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相似文献   

16.
清官美名     
崇尚清廉,历来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从政美德,不少有识之士,出污泥而不染,为官清正,廉洁奉公,从而获得种种美名,在青史上传为佳话。悬鱼太守汉代羊续在庐江任太守时,府丞送来几条鲜鱼,羊续便命人把鱼高悬于屋檐下。没几天,府丞又送鱼来,羊续就将所悬臭鱼递给府丞,以明其志。因而有“悬鱼太守”的美名。悬丝尚书西晋“竹林七  相似文献   

17.
后来居上     
高深 《先锋队》2016,(5):54
汉武帝时的汲黯曾任中大夫,因为他常向武帝直言劝谏,武帝不甚喜欢,便把他调去任东海太守。汲黯在东海郡颇有政绩,威信很高,受到百姓拥护。于是,武帝便又把他调回京城,任主爵都尉。可是他本性难移,说话仍是直来直去,还是不受武帝青睐,他的官位就一直提不起来。汲黯一向瞧不起的张汤和公孙弘,因为善于讨好武帝,倒是从小吏一跃升到汲黯之上。汲黯心里不服。《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有一天,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  相似文献   

18.
1东汉安帝在位时,品学兼优的杨震被大将军邓骘看重,诚邀其入仕。杨震从政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多次得到提拔升迁。 2从荆州刺史改任莱州太守时,杨震不想让地方百姓为他锣鼓喧天地送行,也不想有人以盘缠之名送上银两,因为他厌恶这些。  相似文献   

19.
柯逸 《廉政瞭望》2012,(4):35-35
《随园诗话》里提到一则故事,说有位太守看上了一株古松,打算伐来做木料,乡里的书生听说后,便写诗感叹: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夜深秋月冷.误他千年鹤归来。太守见了此诗,便没有下令砍树。一首诗能得到地方官的直接反馈,显然是读书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结果,搁现在,别说区区28字,就是万言血书也阻挡不了社会进步的滚滚车轮。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