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犯罪群体,是由流动人口构成,成员之间建立在地缘关系基础上,在异地进行某些特定违法犯罪活动,对原籍流出打工人口有一定影响力的犯罪团伙的总称.地域性犯罪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主文化对群体成员的控制力量不足.亚文化不是地域性犯罪群体产生的最初原因,此类群体的原始开端应当是单独的犯罪个体的产生.但是在原籍共同的生活状况、对贫富差距相同的仇视心理、对于较高生活水平的向往等亚文化现象,促使了由个体向群体的发展.亚文化对地域性犯罪群体形成的促进,对中国当前的犯罪原因研究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伟 《青年探索》2005,12(2):61-64
亚文化是一种对抗社会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亚文化的极大倾向性。亚文化通过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熏染,诱导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发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的表现特征和深层次原因及影响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英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成果较丰。[加]曼克尔·普莱克先生的《比较青年文化》一书,对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作了简单概述,对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亚文化特征,曼克尔·普莱克先生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概述的:一、社会生态学与工人聚居区的青少年犯罪;二、反学校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集群性;三、道德恐慌与青少年行为异常;四、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监所亚文化是指在监所中以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行于在押人员群体内部的文化体系,它与监所主流文化一起构成了在押人员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双重价值体系,具有群体规范性、低层次性、传承性、吸引力、同化力和腐蚀力等特点,对在押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监所亚文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监所亚文化的本质,探寻存在于犯罪现象特别是犯罪的交叉传染性和反复性等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为从公安监管工作入手实施犯罪防控之策提供依据,具体可从强化监所主文化、监所环境、监管民警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来抑制监所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人电影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也促进了一种新的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进入web2.0时代以来,置身于sNs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一亚文化所浸染,甚至对这种亚文化由接受、分享,到最终身不由已地参与到成人电影的亚文化传播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园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支配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大学期间,大学生除接受主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外,还必须面对各种类型的亚文化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这种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21所高校的本、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参与网络青年亚文化接受、传播以及创制的实际情形.在此基础上,借用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对网络盛行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和提炼了恶搞文化、自拍文化、网络语言文化、迷文化、情色文化等五种青年亚文化新类型,并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即线上传播、数字媒体传播、交互传播、综合传播以及跨界传播.  相似文献   

9.
杨征 《公安学刊》2000,(2):10-13
影响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的生理条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等。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来得更多、更快、更直接、更重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着重从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文化观念的转变要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帮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会继续影响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有组织犯罪日趋成熟化,农村的有组织犯罪日趋突出,更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等。所以,必须批判帮会文化,并采取多种措施,扼制有组织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贫富差距拉大、人口城市化加速是造成社会空间解组的重要原因。城市亚文化圈的形成影响着生活圈内居民的文化认同,会逐渐形成偏异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圈,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着由内而外的挑战。应采取建立以社区自治为主导的、社区警务战略为辅的犯罪管控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描绘出当代大学生校园亚文化的全景式图景,剖析了其行为表象背后的价值理念,凸现出后现代语境下校园亚文化的独特之处,呈现出当代校园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文化的断裂之处并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屈琦 《青年探索》2009,(6):26-29
闲散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是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动用文化的系统功能,通过弘扬权利文化、消弥歧视文化、祛除犯罪亚文化,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进行文化整合等“文化善治”的方法,对预防和矫治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犯罪率增长的社会原因探析与刑事政策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法学的角度考察,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贫富差距、结构失范与社会紧张、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和亚文化的扩张,是滋养犯罪的社会原液。刑事政策通过减少和控制犯罪生成的原因来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欠缺,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社会安全阀系统,推进刑事法制改革,构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职务犯罪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当务之急。反应迅速、运行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犯罪亚文化理论与职务犯罪的内在契合性解释了实践中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路径,因而,犯罪亚文化理论为职务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年轻人是怎样陷入青少年犯罪亚文化圈子中去的?我们可以把促使一个孩子社会化的各重要因素同其他加入青少年犯罪亚文化的关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寓于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设计元素暗合了青少年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显性心理特征,青少年极易误读暴力游戏中存在的人类"原始意象",文化规范理论从文化的规范性透析即网络亚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侵蚀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游戏的关系,而社会控制理论则另辟蹊径地把原因解释为控制犯罪力量的薄弱,为理论论争提供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宿舍亚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加强大学生宿舍亚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引导、目标引导和行为引导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