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史实支撑。思政教师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党史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德育为首的育人功能。用好、用活党史资源,坚持学科育人;弘扬优秀党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树立"大思政"理念,迈进社会大课堂;遵循党史足迹,重视实践教学,着力打造培根铸魂育人思政课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社会发展形势、思政课课程性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协同育人规律都迫切要求中职思政课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改革创新。调查发现,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政策执行失真、师资结构性短缺、课程资源匮乏、教育主体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困境,需要从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善用教育资源、明确主体责任等四方面予以纾解。  相似文献   

3.
学科实践是新课标的核心议题,也是推动课堂实践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科实践革新知识观,是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向学科素养转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方向。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考察思政课学科实践,一是阐明学科实践秉持的具身知识观,实现概念性知识操作化;二是阐释学科实践恪守的具身学习观,明确学习性活动体验化;三是阐发学科实践塑造的具身育人观,倡导知识与素养统一化;四是阐述学科实践遵循的具身评价观,促成表现性评价可视化。以此,形成具身认知视域下思政课学科实践的基本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政课是“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就明确了高中思政课应当把握课程实践性的内在诉求。实践型思政课致力于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样态,教师要把握好实践型思政课的实施策略,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5.
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在公安院校的实践势在必行,构建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要抓住主旋律、主渠道、主情境、主力军,要高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强化思政课教学、创设警营特色文化、动员全体教师参与。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知到信而行的关键。突出思政课实践育人导向,创构“一体三模四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规划“体验历史、了解现实、感悟成就”三个教学模块,采取“现场教学、社会调查、云上演说、微拍中国”四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为一体,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提升“三全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中思政课价值引领中存在着对价值引领的必要性重视不够,对价值引领实现过程的心理机制研究不够,对价值引领对象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挖掘知识意蕴、实现课程价值,充分进行铺垫、适时开展引领,深入思想深处、触及学生心灵作为价值引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化价值引领的可行路径,即制定指向价值引领的学习目标,设计驱动价值引领的教学议题,开发实现价值引领的学科任务,促进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和作用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8.
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关键在教师。高中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自主研修,掌握思政课程科学理论,坚定使命担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探索创新高效思政课堂构建方法;潜心磨课,打造生命课堂,修炼跨学科教学能力;探求育人之道,突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演绎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需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着课程理念脱离实践,融通性不足;课程内容重复赘余,连贯性不强;课程设计缺乏整体安排,衔接性不够;课程教学相互独立,合作性不频;课程评价欠缺量化统一,标准不清等诸多问题。在了解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对思政课总体要求一以贯之,实现课程理念一体化;统筹安排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一体化;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协同合作,实现课程设计一体化;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完善不同学段思政课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探索可行性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与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加强高中与大学阶段思政课有效衔接,既是由这两个学段的特殊性决定,也是出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考评等方面存在的脱节现象值得高度重视。新时代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路径举措,包括加强高中与大学思政课课程及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以及建立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交流渠道,从而形成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助力于时代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维国 《群众》2020,(9):24-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谓之“关键课程”,在于其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根本目标,事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这个根本任务,必须久久为功、行稳致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突破传统课堂、学校与知识边界,办好在线思政课,将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切实提升特殊时期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人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思政课只有回归社会生活,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大思政课”视域,用足用好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思政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大思政课”视野之大、场域之大、格局之大,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知识点文本解读范式是围绕教材知识点,以知识内容的梳理、界定和阐释为主要任务的思维模式与实践框架。这种文本解读范式存在内容浅表、层次低位、形聚神散等问题,不利于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素养教学要求实现向大概念文本解读范式的转轨。为此,教师要在观念上转向,即课程知识观由认识论立场转向教育学立场,教学过程观由符号传递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价值观由知能取向转向素养取向;在实践中要形成"梳理知识点—提炼大概念—构筑大概念网"的路径,为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理智德性是人在实现自身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求真的品质,可以由教导生成。思政课是助推大学生理智德性培育的关键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以大学生理智德性的培育为导向开展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不完整”和“难落实”等问题,大概念教学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围绕学科大概念的高中思政课单元教学目标研制,可遵循提炼学科大概念、绘制概念网络图、剖析知识深层意义、撰写单元大目标的设计思路。该研制思路既可以使单元教学目标聚焦学科大概念,又可以为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横纵两个维度的支架,“既有中心又有细节”的教学目标对于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大单元教学”思想引领下,思政教师应打破教材常规顺序和思维模式,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予以系统整合,贯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构建大概念、跨教材、跨学段的完整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并构建相应的真实情境,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学业质量测评中,设计体现“大单元”思想的教学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提升学生能力,使核心素养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时代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教学以提高育人质量,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应诉诸三种学习取向:自主学习、反思学习、互惠学习。与此相对应则存在三种专业发展路向:依托自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依托反思学习实现行思相随、依托互惠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学程是基于系统优化理论,契合学生真实学习经历而设计的自主学习指南。它从课程核心价值出发,围绕核心概念,基于单元整体导引,构建了整体感知、探究建构、应用迁移、重构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具体以素养为归宿实现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以系统为方法做实学习目标整体设计,以议题为工具激活学习活动整体设计,以目标为量规嵌入“教学评”整体设计。这种设计对于解决思政课教学知识化、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效果良好,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全新的"大思政课"育人理念,为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更要切实把党史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主阵地,把党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彰显公安院校性质,突出院校特色.构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符合公安院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公安法学"课程思政"也是一项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公安法学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依靠自身的情怀与智慧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