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何伟福 《思想战线》2007,33(6):96-101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滇黔内部各地之间、滇黔地区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打破了滇黔地区的封闭状态,使滇黔地区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及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连为一体,内地商人纷纷进入滇黔地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滇黔地区形成的城乡市场网络可分为区域中心市场、中等商业城镇和农村市场三大层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复杂多变的滇黔地区的市场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群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政策》2003,(11)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欧洲共同体、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大型区域经济组织的诞生,标志着全球经济的新动态,即跨区域、跨国界的经济组织形成。在这个历史的时刻,港澳台和祖国内地在新世纪中如何发展经济,已成为迫切的问题。在此本人特倡议:加强港澳台和内地经济的合作,共同建立中国经济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4.
《创造》1993,(2)
所谓区域经济,就是把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优势向中部、西部延伸,与内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基础结合,按照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思路,从较大范围和各自不同特点出发,跳出过去商品市场一个省的范围,对一个大区域的经济进行规划,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成七大区域,即:一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和长江沿岸地区;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中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四是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五是西北地区;六是中原地区;七是东北地区。北京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把我国发展区域经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则都是与时俱进。在指导思想上分别提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在战略要求上分别提出平衡工业布局解决内地经济落后问题、抓住机遇加快东部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在主要目标上分别提出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基本内容上分别实施重点发展内地工业、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发展方针上分别提出沿海支持内地、部分地区先富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等。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香港回归祖国,将使香港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内地为香港的发展将会提供更加广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而香港也将为内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与长三角的经济竞争中,必须积极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首先,发展和利用好广东珠三角统一市场相对成熟优势,这是扩大和提高的基础。利用现有软硬件设施、制度创新、产业布局等统一市场基础,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部门对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范调控职能,统一部署,清除内部市场障碍,做到有序发展。其次,加快推进“大珠三角”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CEPA 的顺利签署为“大珠三角”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动力。CEPA 为消除内地与港澳之间资源要素和企业产品自由流动门槛,逐步达到产品市场一体化和投资市场自由化,提供了保障,这是我们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8.
张月瀛 《人民论坛》2010,(8):176-177
随着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形态、新亮点。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应加强深度合作,并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交流,通过构建完善的政府合作机制作为增长极和城市群合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基础,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新发展点。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要注重经济发展的因势利导,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以实现区域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中国区域发展,有两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一是继续发挥经济优势区域的优势,二是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缓解差距扩大的政策,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 一、加快开放开发武汉是继续发挥经济优势区域优势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罗祥喜众所周知,自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发展很快,两地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是内地重要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以及内地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与跳板,在内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近海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市场。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区位和市场特征的区域市场, 近海市场形成于唐宋, 明清时期, 其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近海市场是一个兼具海洋与内陆的区域市场, 它以对外贸易为支撑, 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21世纪的今天,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近海市场具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建设与教育科技的关系。他认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当今世界重大的科学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神州大地面临着同等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尽管每个区域、每个地区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但沿海与内地之间,内地与内地之间,工业与农…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转化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生态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生态文化经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民族生态文化企业,着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民族生态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坚持区域生态立法与国民生态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空间分布规律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2000-2010年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Malmquisit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存在效率对增长贡献份额低、技术利用效率几乎无改善、技术进步主宰效率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各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巨大,东部、东北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又好于中部地区。依据Moran-I指数分析发现,各省份之间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率呈现出集聚状态,而技术利用效率未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空间分析结果意味着要获得持续稳定均衡增长,必需加快市场制度建设,改变当前依赖行政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静 《中国民政》2001,(8):32-33
建国以来,内地社会工作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不仅为内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民政工作、社区工作方法以及发达的社区服务业已经成长为内地社会工作成熟的发展极。 一、发展极与社会工作 所谓“发展极”,是由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增长极”概念演化而来的。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认为:经济空间由若干中心所组成,各种向心力或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背离这些中心。每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拥有一定的场,它们与其它中心的场相交汇。就此而言,任何普通意义上的空间都是一个由…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二十年,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两岸三地的经贸往来发展十分迅速。不断扩大的经贸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三地的经济繁荣,在沿海一些省市的经济成长过程中,港资和台资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两岸三地在经贸往来中均得到很大益处,内地通过香港把大量商品销往国际市场,香港每年从内地转口中获得数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