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199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后发现,在时间趋势特征方面,样本期内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4%,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增长方向相反,即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特征方面,东部地区在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且三大区域在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增长乏力的态势正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影响区域技术贡献率的两个核心变量,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及创新能力对区域技术贡献率的影响的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区域技术贡献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东部省市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区域技术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西部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而创新能力对区域技术贡献率的影响,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对技术进步贡献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显著推动区域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向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选取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3年间上述四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间,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为0.934,只有湖北与湖南两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达到最优水平,而江西与安徽两省则处于DEA的非有效水平,而通过对上述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个别省份依旧存在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失效的问题,不同省际之间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总量GDP的Theil指数进行分解后指出,我国的地区差距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一直在扩大。三大地区内部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而且,东部地区内差距在对我国经济整体差距的影响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影响趋势逐渐减弱;相反,三大地区间差距在对整体差距的影响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影响趋势正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储蓄一投资关系的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斌  田银华 《求索》2010,(2):41-43
本文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角度出发,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和三大区域资本流动程度的B系数。研究发现: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省份的B系数小,而中部的省份以及西部部分省份的B系数较大;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强、中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次之、西部地区资本流动强度最弱;从时序来看,三大区域1979--1990年间资本流动强度大于1991-2008年间的资本流动强度,并且各区域资本流动强度表现出先强后弱、阶段性减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邓奇志 《求索》2011,(3):35-37
本文从系统间协调模型出发,通过构建实体经济系统-金融系统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我国各区域2000-2008年的金融效率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西部各省区实体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均较低,位于差与较差之间;实体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位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之间,而协调发展程度则位于中度失调阶段;与其他省区相比,西部地区的金融效率较低。由此,如何提升西部地区实体经济及金融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而提升该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空间因素具有非中性特征,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将空间因素纳入分析的范畴,根据我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公共产品供给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中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针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显著、内部结构不科学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完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手段;二是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实现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三是加强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中央向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效率DEA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在2006-2015年期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验证相关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的创新效率总体上趋于改善但并不理想,且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全国及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表明,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合作及转移知识的能力、企业吸收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国层面及东中西部地区对样本省区的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影响,然而合作关系在各个空间层面的间接效应都不显著。地理区位条件、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及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在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省区不仅要协调好本地区内的协同创新要素资源,还应从区域整体视角出发构建起省际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瑛  高燕楠 《求索》2011,(1):177-179
本文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95年到2008年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趋势是不断提升的,但发展并不稳定;我国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有稳中增长之趋势;如果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那么,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人力素质和改进研发设备等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的途径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肖向东  罗能生 《求索》2015,(2):48-52
以中国2003-2012年省际数据为研究对象,在测度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研究我国不同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2003-2012年大部分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省市的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较高,河北、山西等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省份较低,贵州、云南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最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改革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一、西部经济起飞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失衡”问题,不仅是我国西部各省份的共同呼声,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一,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  相似文献   

12.
新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与互补效应,指出在这两种机制作用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赶超的困境;其次分析了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与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指出技术进步作用下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增长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SBM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我国2000—2018年31个省份的农业用水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的“V”型,东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下降速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除中部地区外,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增大,而超变密度是农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的过程。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双峰”态势,反映出这三个地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梯度效应,极化特征显著。(4)传统Markov链表明,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条件下,低水平地区很难向更高水平转移,对于中低和中高地区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随之增加,高水平地区呈自我强化趋势。空间Markov链显示,空间因素会影响其周围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尤其对中低水平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与更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高西部大开发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离不开城市商业银行。文章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并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9—2016年西部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前期在经营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提升的带动下,西部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体现为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后期在规模效率递减及技术退步的双重作用下,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滑;14家样本城商行中仅有4家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几何平均值大于1,占比不到三成。随着规模效率递减的到来,西部地区城商行可以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路径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的健康支出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增加健康投入,实际上是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这不但不是一项“赔钱买卖”,而且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向农村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健康进行投资,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可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发展行业协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松青 《创造》2001,(3):18-19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1994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DEA方法建立可处理非期望产出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运用2000-2011年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2排放量分别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西部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各省份的能效差异以及节能减排潜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1年,中国西部省份的能源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近几年总体能源效率有所提升.(2)各省份能源效率差异显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能源效率较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柳江 《求索》2012,(12):26-28
利用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表明,交易效率、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交易效率改进的速度和对经济增长作用效果的差异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进行了评估,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官员腐败通过抑制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该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