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全域城市化的本质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全面转型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全域城市化的灵魂与主线。但一部分干部把"城乡一体化"简单理解为"城乡一样化"。试图按照城乡同质化模式规划建设农村。当前我市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随意撤并村庄;二是随意对农居进行改造;三是颠倒安排村庄整治的时序;四是轻视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市城乡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要尊重与保护自然;二是要尊重与保护文化;三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四是要走集约发展之路;五是要走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一般是指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工商业的聚集规模,是当地农村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积极发展小城镇,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2002年4月到8月,北京市通州区政协主席朱学民带领区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对该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北京市和江西、湖南两省区县的相关情况。经过比较全面地调研,针对当前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快城市化增强城市的资源聚集与辐射能力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保障和实现农民的农地权利,让农民以主体资格用自己的财产平等参与城市化进程,创造新的生存发展环境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遵循城乡资源流动配置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保障农民权利的制度体系,整体提高城市和农村的资源聚集能力与配置效率,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1,(9):48-48
司林波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农村社区建设是指通过政府规划,将散落在农村地理空间的自然村庄集中规划到一起形成中心村落(社区),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社区建设模式。但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却出现了“被城市化”的问题。即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出现的超越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的、由政府强制推动的村庄撤并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清泉 《理论月刊》2003,(10):152-154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已处于一个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大发展的主旋律。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内容,农村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和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加速社会大发展,必须建立起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使之协调发展,以促使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妥善处理好协调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保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在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几个重大关系。(一)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既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协调发展的价值基础;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和能动性的重要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使全体人民广泛参与发展活动的所有领域、所有层次、所有…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现象较为普遍,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道“门槛”。农村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浅层次的应用以及陈旧的服务信息等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此,近日记者  相似文献   

10.
发展小城镇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在合理规划各类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牵动力很强的结合部。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可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启动我国农村市场,解决需求不足的“切入点“。二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推动着乡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成为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布局,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系统布局中,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基础,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已普遍产生了两种结构性分化,即以工业化城市化或者某种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区域先发优势村庄和一般性农业生产型村庄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与普通农民的分化。这一分化的主要特点是一般性农业生产型村庄往往出现"精英进城、老人留守、村庄空心化"的衰落调敝景象,这一景象很难通过单一的外部资源输入在较短时间内予以改变,或者说很难以政府集中运动的方式来改变。这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一个长期和自然推进的过程,政府必须通过系统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并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有步骤有重点地给予"人—地—钱"的支持,由此形成一个政府支持、农民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推进路径,不断化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结构性分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宣传》2006,(2):22-23
30多年前,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韩国政府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简称“新村运动”),较好的解决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实施我国“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特刊发此文,以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新辉 《传承》2010,(9):34-36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县域是国家经济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是占全国70%以上人口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实体,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就如何以县域的壮大发展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本区域、相关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现代化社会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城乡联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城市化不仅仅只是人口聚居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关系到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且不说城市化过程中造就和崛起的一大批城镇体系,必将影响到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单单只是居住者从乡村转移到城镇,也将使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活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并进而导致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激变。当我们以此来分析上海郊区妇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时就会发现,正是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郊区妇女…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差异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之一,因而对新农村发展基础以及农民的期盼的研究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推进。本研究以对湖南丘陵地区农村的调研数据为分析基础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在新农村建设既有的经济基础上存在两大差异:一是基础性差异,这一差异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失衡的原因和结果;二是农民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这一差异表现在农民从业工种、收入数量、收入来源、支出结构、对市场的应对方式、对富裕与否的认知与归因等方面。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缩小第一类差异,正视第二类差异,考虑农民的现实困境和期盼,才能公正地建构新农村发展的基础平台,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基本改造。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农村式的自然环境向城市式的人工环境演变发展的过程。人是城市的主体和核心。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人的城市化和城市环境的城市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人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并且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重视自身的城市化建设。首先,这是由农村式的“自然人”向城市式的“现代人”转化的需要。特别是像许多中小城市,建市历史不长,加速发展形成现在的规模只是近20多年的事,城市居民中的大多数本身或…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 ,其建设发展对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 ,官渡区在围绕昆明中心城市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 ,官渡区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市场带动型 ,工矿服务型 ,交通枢纽型 ,农副产品加工型 ,连接四甲、云溪、金刚的小城镇 ,将重点发展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另外 ,还存在诸如行政管理型、综合发展型等小城镇类型。可以说 ,当前官渡区小城镇建设所形成的模式是功能多样、各呈优势。如何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呢?第一 ,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官渡区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更大重视。发展小城镇 ,推动农村城镇化 ,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农村改革的必然延伸 ,对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 ,对于小城镇的建设 ,各级决策者要克服片面的认识 ,抓住小城镇的内涵和本质 ,形成通过建设小城镇 ,带动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已经明确将小城镇建设确立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