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与主义”之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银 《世纪桥》2008,(9):21-2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双方批判了冒牌"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要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空谈"主义",强调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实际。批判了照搬"主义",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实质上已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意蕴。  相似文献   

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创造性地以"建设性批判"取代"革命性批判",使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践主题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引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第一个"善于"到第二个"善于",邓小平科学地认识和妥善地把握了"解构"与"建构"、"对立"与"统一"、"革命"与"保守"三组基本的实践范式与历史命题,从实践批判的功能与内涵转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79年3月麦理浩北京之行,针对英国方面以"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邓小平以"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承诺破解;1982年4月希思访华,中英两国政府就"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开始进行初步的外交接触,为正式的中英两国政府的外交谈判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对香港和香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初步形成了"1997年收回香港"决策和政策--"十二条"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5.
姜喜咏 《实事求是》2007,198(5):12-14
马克思主义必须经过"民族化"的中间环节才能够被"运用",这个"运用"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运用"的中国化,避免了其"幽灵化"的命运,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的生命形态,也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获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并作出了初步回答,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认真思考它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三次突破"凡是论",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髓,闪现着独具特色的理论品格和魅力,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必须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进行.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判断中国实际的历史经验,探索如何正确"结合"的历史经验,对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胡珍 《求实》2008,(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历程中,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成了四大历史性转变.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未来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历程中,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瑾 《党的文献》2021,(2):76-81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吃饭"提出了六个论断,以鲜活生动的大众化语言,从六个侧面形象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这六个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靠实事求是吃饭",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靠科学吃饭",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靠主观臆断,而要靠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作出科学决策,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办事;"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注重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靠老实吃饭",老老实实做事,不搞官僚主义摆架子,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如果做错了事,就老老实实接受批评,并知错能改;"靠总结经验吃饭",我们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发展壮大.重温这六个论断,认真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味,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应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的过程,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把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当代中国的新"国学".只有这样的新"国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国广大群众的心中,才能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蔡和森作为建党初期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在建党之前从学术层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国化的问题,以及将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独立地提出系统的建党思想.在中共成立之后,他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的历史任务,而且初步总结了党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到的理论贡献.此外,蔡和森在推动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和在湖南的建党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括了新中国60年的历史巨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阐发了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深刻总结了新中国60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布哈林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能动性;恢复了精神力量或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历史集团"这一概念来消除唯心主义因素同时又赋予精神力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18.
丁晋清 《探索》2001,(5):26-29
是否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哀成败.要真正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继承发扬这种学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当前,在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实践"三个代表"时,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于广州首次召开"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工作会"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工作组和中共党史教研部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