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缅关系曾长期紧张,近期却明显回暖。两国改善关系各有考虑:美认识到制裁效果甚微,反而将缅甸推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缅想借奥巴马政府上台之机,争取美放松对其制裁与施压,并承认2010年大选结果。不过,两国关系要有实质性提升仍面临困难。关仍认为缅存在民主、人权问题,而缅对美疑惧心理也短期难消。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27—30日,缅甸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在仰光举办“理解缅甸”国际研讨会。来自东盟、南亚及西方等17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官员及联合国驻缅代表、部分外国驻缅外交官应邀与会。钦纽总理到会作主旨讲话,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梭温中将、外交部长吴温昂等军政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对中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5.
中印缅铁路规划已经基本成熟,并正在被付诸实施。中印缅铁路在国际路网中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并使中国,印度及其周边国家间海陆运输格局面临悄然而巨大的变化。中印缅铁路货运与海洋货运之间、中印缅铁路货运与青藏铁路货运之间存在竞争。与中印缅铁路运输有关的国际铁路货运规则亟待制定。中印缅铁路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虽然中印缅铁路运输还存在若干障碍因素,但中印缅铁路建成后的区域货运新格局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缅甸实行“务实接触”政策,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与缅加强接触,两国关系逐渐回暖.美国改善与缅关系主要出于自身战略与现实利益的需要.缅甸新政府推行民主改革则为美政策调整提供了客观条件.未来,美缅关系有望持续改善,缅甸改革进程和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缅是友好邻邦,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中缅两国于1950年建交。 中国发展对缅贸易有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中缅两国都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这为两国发展和扩大双边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成为发展双边贸易的巨大推动力;其次,中缅两国陆地边界线长,这为两国发展边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三,中缅两国贸易历史悠久,许多中国商品早已打入缅甸市场,并已赢得了信誉;第四,中缅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双边贸易可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第五,近年来,缅甸政府扩大了国内生产和消费,在从…  相似文献   

8.
任佳 《东南亚》2014,(1):56-63
孟中印缅经济合作在1999年发起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国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印两大市场的桥梁,应从建设交通能源走廊、商贸物流走廊、产业合作走廊、人文交流走廊等方面推动建设。经济走廊的建设给孟中印缅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0.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11.
缅甸民盟政府实际领导核心、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2016年8月17~21日对华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昂山素季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谈,双方就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合作、维持两国高层互访并强化民间往来、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稳定等达成共识.中缅双方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并签署了中缅《促进双边经济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频发军事冲突,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缅两国因经贸往来、基础设施等合作,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对中缅边境而言,"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厘清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需从"安全复合体"角度审视中缅边境。在中缅边境这一"跨境安全复合体"中,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各安全领域通过各自的发展互动形成了消极的安全外部性,并透过中缅边境向两国扩散了跨境的安全影响。目前,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虽已开始执政并加速民族和解进程,但尚有民族地方武装尚未签署全国停火协议。当军事、政治冲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中缅边境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安全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中缅边境现存的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机制,不仅在治理领域整合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议题,更取得了不俗的治理效果。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亟须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解决中国与缅甸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不可比问题,进而为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需要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本文对中缅两国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财务报表的组成和编报责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对中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益点。冷战结束后,中缅胞波关系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贸、援助和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1世纪初,缅甸成为中国青睐的重点投资对象和能源通道,给中缅胞波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友谊进入了新时代。中缅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是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农业合作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民心工程。开展云南与孟印缅的农业合作可作为推进走廊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来抓。云南地处孟中印缅的交接部,云南省与孟印缅在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特征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互补性,虽然目前云南省与孟印缅的农业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农业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已开始受到了各方领导人的重视,随着互联互通的便利化及合作机制的日益健全,深化云南省与孟印缅农业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符合印度对外开放及其实施东向政策的需要,同时还符合孟加拉国及缅甸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囿于孟中印缅次区域情势较为复杂,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社会安全等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会制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1月1日(缅甸)新华社讯,一九七六年苏修以各种手段拉拢缅甸,缅方对苏修代表团仅以礼相待,接待规格不高。本文有如下四个章节:一、缅苏人员往来;二、苏联利用缅甸节日进行活动;三、缅苏关系其他方面的活动(展览与赠送等);四、缅甸和东欧国家及蒙古关系。2.4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缅甸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升温,以两国高层互访为契机,双方在经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缅印关系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基于双方地缘政治、经济、能源和安全等方面的相互需求,同时也不乏中国因素的考量。缅印关系的升温虽然会对中缅关系和区域合作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各方也可在区域合作中找到共同利益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初,缅甸遭受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袭击,损失惨重,救灾援助问题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在缅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差别很大。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浓厚的对缅政策,将救灾问题政治化,力推制裁,促缅变革,但未能如愿。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对缅奉行温和外交等务实政策,效果明显。对照之下,美欧的对缅政策显得激进、偏颇,迫切需要调整。正反两面的事实表明,只有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加强协调,才能使缅甸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固定资产的相关概念、固定资产准则的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5个方面,对中缅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