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镜检各种锥虫的更为敏感、快速的方法,近十几年国外先后报道的有血容计离心技术(HCT)、毛细管离心技术(CCT)、微型阴离子交换器/离心法(MAEC)、暗视野/相差白细胞层检查法(DG)、硅酮离心法(SCM)和最小离心机微量毛细管法。国内至今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仍沿用压滴标本法。有鉴于此,我们从国内基层兽医诊疗机构的设备条件出发,参照上述各种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伊氏锥虫检查的毛细管集虫直接镜检法,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将此法与压滴标本法作了比较,成绩颇佳。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James(1981)首先提出了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的乙二醇二步加入速冻法,Stirewalt等(1984)认为该法很好,但培养大量童虫并加以冷冻却有困难,因此作了改良。我们采用该二氏的基本方法,结合本实验室条件,用乙二醇二步加速冻法保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研究中,取得了解冻后形态正常并活动的童虫最多占44.68%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了本文报道的“联合法”。此法可以培养大量童虫,并可在冰冻状态下进行童虫的辐照。  相似文献   

3.
牛巴贝斯虫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基层兽医实验室特异、敏感、快速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的方法,以牛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4(SBP4)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牛巴贝斯虫的巢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与14种动物梨形虫无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检测到1 copy的SBP4基因,其敏感性分别是对应的内、外引物普通PCR的10倍和1 000倍。应用该巢式PCR方法,对田间随机采集的136份野外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9份,显著高于AbouLaila等报道的方法(5份)。这些数据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用于基层兽医实验室敏感、准确地检测牛巴贝斯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猪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 coli Malmsten,1857)亦称结肠小袋纤毛虫,又名猪小袋虫(B.suis),属于纤毛虫纲(ciliata)、旋毛目(Spirotricha)、小袋虫科(Balantidiidae)、小袋虫属(Balan-tidium)的一种原虫,寄生在猪大肠内,也可感染人。结肠小袋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温暖地区,我国西南、中南和华南各省的  相似文献   

5.
泰氏焦虫(Theileria spp·)的体外培养,最早见于Tsur氏(1945)的报告中。Tsur氏以血浆凝块法培养环形泰氏焦虫感染牛的脾脏或淋巴结碎片,在含有谷氨酰胺、吡哆醇、肌醇和核黄素的小牛血清台氏液中,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得到了繁殖。Brocklesby和Howking(1958)证实了Tsur氏的工作。接着,Tsur氏及其同事对培养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采用胰酶消化单层细胞培养法代替了古老的血浆凝块法[Tsur和Pipano(1960);  相似文献   

6.
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分别采用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PCR方法对采自延边地区的206份牛血液样本进行了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CR检测的阳性率为62.6%,显著高于血涂片染色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17.5%)。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PCR检测的20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及饲养方式的比较;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品种之间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和不同饲养方式之间牛瑟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7.
三种贝类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单孢子虫)、596 bp(派琴虫)和478 bp(马尔太虫)的特异性扩增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DNA,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3种原虫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健康、人工接虫及先用伊氏锥虫弱毒株免疫后用强毒株攻击马(骡)血清的循环抗原(CAg)进行了追踪检测,同时用常规ELISA法检测了相应的循环抗体(CAb),结果为:CAg与CAb不全呈平行关系;部分免疫马(骡)首次攻虫前CAg即可呈现阳性,CAb为阴性;免疫马(骡)攻虫后大多经1~3个CAg高峰而后健活,CAg逐渐转阴,CAb则上升较慢,上升后则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人工接虫马(骡)接虫后经1~2个CAg高峰而死,濒死前4/5动物CAg呈现阳性,而CAb在濒死前只有1/5呈现阳性;人工接虫马(骡)的CAg水平高于免疫马(骡),二次攻虫后的CAg水平高于首次。  相似文献   

9.
为便于人工感染和制作诊断抗原,笔者对牛的大巴贝西虫(Babesia major)、双芽巴贝西虫(B.bjgemina)、环形泰勒焦虫(Thcileria annulata)、环形泰勒裂殖体(Schizont)、牛边缘边虫(Anaplasma mairginale)和绵羊边虫(A.ovis)进行了超低温冷藏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虫株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氧化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重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的种系发育关系,以cytb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陆11个流行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进行了扩增、测序.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 4.1程序的ML法重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的种系发育关系;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相似性、碱基组成、转换、颠换分析.结果显示,对11个流行区的日本血吸虫PCR扩增后获得419 bp cytb部分序列,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1.67%.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依据cytb基因可有效地区分我国日本血吸虫山区和湖区两种流行类型,显示种内遗传变异特点,并可将日本血吸虫与分体科的其他吸虫鉴别开来.因此,日本血吸虫cytb基因适合作为日本血吸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也可以作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分体科吸虫的PCR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把自然感染棘沟赖氏(虫条)虫,咽轮赖氏蛛虫和橿原赖氏(虫条)虫的10只鸡分成两组,每组5只。A组饲喂每吨饲料含10克Destomycin A的日粮,B组饲喂每吨饲料含5克Destomycin A的日粮。以同样的日粮饲喂两组鸡只两个月。在此期中,检查了从粪便中排出的节片,评价了Destomycin A对鸡(虫条)虫的驱虫效果。 A组,于1周后两只鸡停止排出节片,到第2周末4只鸡没有节片排出。在第3周末,只有1只鸡于一天内仍排出一堆节片,以后在5只鸡粪便中均无节片排出。 B组,4只鸡于1周后停止排出节片,3周后在5只鸡粪便中都没有排出节片。 二、棘沟赖氏(虫条)虫和咽轮赖氏(虫条)虫的节片1周后消失了,而橿原赖氏(虫条)虫于3~4周后才消失。 三、停止饲喂Destomycin A后1周剖杀了两组的全部鸡只,检查小肠中活的虫体,完全没有发现虫体。 四、由于长期连续饲喂每吨含5~10克Destomycin A的饲料,在1周之内棘沟赖氏(虫条)虫和咽轮赖氏(虫条)虫的生长受到抑制,橿原赖氏(虫条)虫于3~4周内受到抑制,结果在粪便中停止排出成熟节片。在两个月时间内全部虫体均被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弓形虫速殖子阶段蛋白表达和定位的相关研究,利用弓形虫重组微线体蛋白3(MIC3)抗原研制单克隆抗体,筛选出适合在虫体内用免疫荧光观察该蛋白的单抗分泌株,建立了弓形虫间接免疫荧光观察方法。结果显示,经4轮亚克隆后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MIC3单抗的分泌株:4G1、1G12和5D7;经测定,3株MIC3单抗4G1、1G12和5D7的亚型分别为IgG1、IgG2b、IgG2b,效价分别为1∶3 200、1∶12 800、1∶1 600。筛选得到的2株MIC3单抗(4G1和1G12)可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3蛋白在虫体中的分布。通过弓形虫阳性感染猪血液样品推片的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这3株单抗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研制的MIC3单抗和虫体荧光观察体系可用于速殖子MIC3蛋白在虫体表达定位和其他研究,也可作为其他速殖子抗原荧光观察的比较对象。  相似文献   

13.
无菌采集疑似巴贝斯虫感染血样,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保守引物5-22F和1661R进行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 677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序列与韦氏巴贝斯虫(AB083374)18SrRNA基因的相似性达100%,而与犬巴贝斯虫(AY072926)、罗氏巴贝斯虫(L19079)和吉氏巴贝斯虫(AF271081)18SrRNA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8.0%,95.2%和93.4%。从分子水平证实了韦氏巴贝斯虫在广东宠物犬的存在,同时也对巴贝斯虫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牛巴贝虫 (又称梨形虫 )病是由梨形虫目 (Piro plasmea)巴贝科 (Babesiidae)巴贝属 (Babesia)中的双芽巴贝虫 (B .bigemina)和牛巴贝虫 (B .bovis)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牛感染该病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 ,主要症状为高热、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等。近年来牛双芽巴贝虫病在信阳市周边乡、镇时有发生和流行。给养牛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其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流行情况信阳市牛双芽巴贝虫病呈地域性流行 ,多发生在每年的 8~ 10月 ,病牛多为 2~ 5岁的黄牛和中国黑…  相似文献   

15.
FTA纸片中保存的马巴贝虫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分别检测了保存在FTA纸片中和—20℃保存的37份马抗凝血液样本中的马巴贝虫DNA。结果显示,FTA纸片和马抗凝血液的马巴贝虫DNA检出率均为75.7% (28/37)。证实FTA纸片中的血液样本可以用于PCR检测,而且结果可靠、节省时间,便于送检和保存,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低毒、广谱抗蠕虫药问世,颇受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其药效学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证实丙硫苯咪唑对畜禽及人体寄生绦虫的成虫有很好的疗效。最近有人研究了其对绦虫蚴的作用,取得可观的结果。Saimot(1983)和Morris(1983)将其用于人体棘球蚴(Echinococcus)病的治疗;韩宇等(1683)用其治疗人工和自然感染的猪囊尾蚴(Cysticerus cellulosae)病。丙硫苯咪唑对绦虫童虫的药效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绵羊为实验对象,旨在观察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不同日龄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童虫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环形泰勒虫子孢子表面抗原(SPAG)基因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SPAG蛋白跨膜区和抗原表位进行分析。选取基因片段设计表达引物,从环形泰勒虫不同虫株的SPAG基因的保守区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SPAG-pET-30a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并对SPAG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SPAG基因片段长度为882 bp,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 ku。反应原性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中华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SPAG蛋白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种特异性,可作为检测环形泰勒虫的候选抗原建立相应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巴贝科 (Babesiidae)和泰勒科 (Theileriidae)的原虫统称为梨形虫 ,属顶复门 (Apicomplexa)、梨形虫亚纲 (Piroplasmasina)。由上述 2个科的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梨形虫病。以前的分类将其隶属于孢子虫纲的血孢子虫目 ,故称其为血孢子虫和血孢子虫病 ,又称焦虫和焦虫病。梨形虫由蜱传播 ,有些种的病原性弱 ;有些种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能引起家畜发病甚至死亡 ;有些种对动物的致死率很高 ,因而对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威胁。笔者就已确认的甘肃省家畜的 4种巴贝虫 (Babesia)和 6种泰勒虫(Theileria)作一简要综述。1 巴贝虫和巴贝虫病1.1…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和分析羊的巴贝斯虫(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在我国的分布情况,2010—2014年间,于我国10个省份共采集到823份绵羊和山羊血液样本,应用区分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除了海南省,其他省份都检测到莫氏巴贝斯虫的感染,总体阳性率为5.95%(49/823),其中河南省的阳性率最高,为10.47%(9/86);而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只在湖北、贵州和甘肃省检测到,阳性率分别为4.55%(2/44)、6.38%(3/47)和0.62%(2/322)。本研究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我国羊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布情况和制定羊巴贝斯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蛭得净(Acedist)系六十年代末问世的驱肝片吸虫药,其有效成分为溴酚磷(Bromphenophos),化学名:4,4’,6,6’—四溴—2,2’—二苯基(二氢磷酸)水合物。国外许多学者(Rruyt,1969;Reinders,1969;薄井,1970;杉浦,1972等)对牛和绵羊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此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的童虫、成虫均有效,尤对成虫更有卓效;不仅可用于治疗,兼可作为预防。广西农学院(1986)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牛的驱虫试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