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隆 《北京观察》2014,(11):52-54
正"认识一种语言最好要有实际语感,没有几轮反复记录分析谈不上较准确地认识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因此要多调查、注意核实语料,而且还有可能根据不同研究任务不断补充调查。"汉朝时候,一个地处西南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其国王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成语"夜郎自大"世人耳熟能详。但古代的夜郎国疆域在哪?谁是夜郎  相似文献   

2.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一、破译:换个角度试试夜郎文化之谜,历来不知吸引了学术界与传媒中多少人的眼球!与大夜郎国地望有关的黔、滇、湘、桂等省为了开展旅游业甚至出现了争抢"夜郎"品牌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相信很多人是通过"夜郎自大"这一成语认识夜郎的。据文献记载,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贵州境内的一个小国。相比滇之于云南,巴之于重庆,蜀之于四川,楚之于两湖。"夜郎自大"似是夜郎留给贵州的一个烙印。  相似文献   

5.
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郎”是一个在西南地区经常被提到的词语,尤其在近年的四川、贵州等6省市“夜郎”属地之争中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越来越受重视,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并出现了抢夺“夜郎”牌的文化资源之争。在这种争论不断深入之际,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各地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借“夜郎”发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单纯地为开发文化而开发文化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夜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有关夜郎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古代江即今北盘江下游河段;夜郎中心区有兴起与强盛不同时期的层次之分;夜郎的主体民族是古代"夷濮",与现今贵州的论佬族等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6)
正多地为了争抢夜郎古国都邑所在地,遗址公园、古国重建都有规划。这些无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争名战"也引来不少争议。近日,贵州、湖南多个县市打响了对夜郎古国都邑的争夺战。根据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夜郎史籍译稿》一书记载,夜郎古国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王国,地望东至湖南西部,西括滇东地区,北以长江为界,南括广西西北部的广袤地区。这一带地区是彝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息和繁衍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夜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当中应该有三层含义,即人名、"国名"、族名;对于夜郎的分布区,应该要有核心政治中心分布区和民族分布区的区分;从秦汉时期就有夜郎迁徙到东南亚的历史记载来看,现代中国西南壮侗语族的民族和东南亚以百越系统民族发展而来的民族有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对于今天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支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单一的汉文化视角是导致夜郎文化研究陷入尴尬处境、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作者根据自已长期从事夜郎文化研究的实践,认为只有变单一视角为夷汉交叉的视角,充分运用彝文献,夜郎研究方能别开生面.论文着重论述了通过彝文献不但能解开若千夜郎之谜,其中所保存和传输的大量夜郎历史文化资源和信息,弥补了汉文献记栽的缺失,并能校正其谬误,为夜郎研究拓宽了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充分利用彝文献,做到汉、彝文献并重,庙堂文献与民间口述资料并重,实行跨文化研究,才有可能使夜郎文化研究走向细化和深化,并最终实现夜郎文化相对的修复、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简述古夜郎国是战国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一个较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夜郎比汉王朝的成语"夜郎自大"也因此而出。但是由于政区更迭、民族迁徙和文献资料简缺等原因,古人和近代学者对夜郎国的疆域、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不同视野下的夜郎以及赫章对夜郎研究及夜郎文化开发利用中的价值作了论述,认为夜郎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可以兼容的.在不同的视野下和不同的领域中,夜郎都应成为贵州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夜郎为彝说     
从地域分布、族称、宗教崇拜与民族传统意识分析夜郎的族属关系问题,指出古代夜郎与族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杨来运 《人民论坛》2012,(35):174-175
周朝的"大者公之,小者私之"的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属原则是对其集体劳动成果分配原则的扩展与适用。《法经》"拾遗者刖"的严苛规定是法家重刑思想的体现。汉朝的遗失物制度继承自《周礼》而非《法经》,其实际执行效果却因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而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夜郎独特的文化精神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山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以盛览、尹珍为代表的兴学崇教精神;铜鼓文化象征的团队精神;芦笙文化所代表的歌舞自娱精神;"坝子"文化所形成的安土重迁、知足常乐心态。上述夜郎文化精神及其心态,其中包含着不少同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并相适应的意识及观念。  相似文献   

15.
卖官鬻爵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始皇时代,它就有了"市场"。《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得明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但秦时尚无"卖官鬻爵"一说,它的形成大约是在汉朝。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是卖官,而是鬻爵。所谓鬻爵是指用爵位来换取粮食,与钱尚无干系,目的是救灾。可以说鬻爵是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卖官则始于汉朝--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雄心大略,边关多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于是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庞大的军事开支。至…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轮台县宾馆前,矗立着胡继杰先生创作的一座郑吉与汉军士兵和当地首领的雕像,反映了两千年前汉朝首任西域都护郑吉统一与开发边疆的历史功绩。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汉书》记载他"为人强执",就是做人坚强执着、胸怀大志。年轻时即"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公元前89年,大司农桑弘羊奏请扩大轮台屯田,加速汉朝统一事业。但  相似文献   

17.
贵州研究夜郎五十年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时为序,对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贵州学者研究夜郎的重要成果、重大学术活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夜郎研究中的意义作了简单评价;第二部分综合地评述了贵州在夜郎研究中,在有关时间空间定位、经济状况、社会性质、族属、政治中心、与中央王朝及周边的关系和文化等八个方面提出的各种观点、见解和思路,对夜郎研究中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或倾向予以概括,并提出了当前和21世纪夜郎研究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夜郎故地各世居民族中流传着大致相同的洪水神话、竹王传说,存在着丰富而独特的铜鼓文化,这不但是夜郎文化的遗存,而且构成了夜郎文化的三大公共符号.这些公共符号凸显了夜郎文化的独特性,其中还存在着原生及次生关系,古夜郎文化由此显示出同源异流、多元共生及互流互动的特点,其最终的发展,则显示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夜郎文化,是贵州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夜郎古国大约产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逐渐发展强大.成为西南地区引人注目的方国.汉武帝以后,夜郎古国逐渐衰落,到汉成帝河平年间终于覆灭.自<史记·西南夷列传>首次记载夜郎王国后, <汉书>、<华阳国志·南中志>、 <后汉书>都有关于夜郎王国的叙述,说明古夜郎并非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20.
夜郎考古思辨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夜郎考古是贵州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一个重大课题。贵州过去40年的考古调查 与发掘,已出土一批夜郎时期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及遗迹现象,其中尤其以普安铜鼓山遗址、赫章 可乐古墓群和威宁中水古墓群的发现最有典型性。正确估量和研究这些发现,将为夜郎考古工作 的开展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与重要线索。本文结合考古学科理论及贵州重要的考古发现,对 上述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