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较大幅度的提高,“离土”的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走的是把农村过剩劳动力吸收在大城市的路子。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三亿劳动力)的大国,这样的路子很难走得通。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不能离乡进城,必须仍然留在农村从事  相似文献   

2.
农业供应链金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农业供应链金融化解了我们传统农业系统货币供应短缺的发展瓶颈。按照刘易斯的理论,传统农业是一个劳动力过剩经济系统。但是如果仅仅认为劳动力过剩就输出劳动力,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话就造成了资本的一方利润很高,而劳动者一方很低,所以贫富差距拉大。此外,传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楚政办通[2010]1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为继续做好我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充实完善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积极拓展我州农业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形式就业渠道,全面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劳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1954年率先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充实,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逐渐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并被后来的发展经济学者用来作为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现在,人们把这样一种经济结构称为二元经济结构,即资本缺乏,劳动力过剩的传统部门与资本相对充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部门并存。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人口迄今为止仍在全国总人口中占多数,而且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在这种劳动力过剩经济中,衡量经济成就的最主要指标,不仅是 GDP 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应是当前紧迫的一项基本国策。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去,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属丘陵地区,是农业大县,总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2万人,农业劳动力43万人。每个劳动力可耕种面积少,只有0.77亩,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再加上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为了提高收入,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现在农村劳动力年龄普遍较大,这对落实中央三农政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最近我们走访了全县大部分乡镇村,深入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调查,有助于对提高农民收入,搞好新农村建设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四、五十年代,台湾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失业状况十分严重。至六十年代中期,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出口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劳动力从严重过剩变为不足;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镇成为工人;还有许多年青的农业劳动力,成为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兼业工人。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又有变化,当局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近代发展史上看,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也都无一例外地要发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从而使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农业劳动力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其流动和转移,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有一部分农民带着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学…  相似文献   

10.
半月时事     
自治区举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大会4月16日,自治区举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为喀什地区等78个先进集体和热合拜尔·巴热、陈建军等67名先进个人颁奖。努尔·白克力在会上强调,今年,我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达到120万人次,未来3年至5年转移就业收入要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富余劳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成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依然过剩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对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要消除"民工荒"现象,必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成过程,即农村劳动力不仅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而且要实行市民化。只有这样,才能结束农民工"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实现城市工业化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减少我国农业人口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王峥 《新东方》2007,(4):10-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于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来划分,而农村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地域来划分的,其数据范围要比农业劳动力广泛,既包括农业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把两者通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如不作特别说明亦是此意。  相似文献   

13.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模式(一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第一个提出人口流动和聚集模型。他认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的经济结构 ,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并存。农业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劳动力 ,这些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 ,并且工资率较低 ,而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村 ,不存在过剩劳动力。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村 ,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 ,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部门投资的不断增加 ,现代工业不断增长 ,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 ,使农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万文 《小康》2007,(4):63-65
刚刚习惯了生产过剩、劳动力过剩、商品过剩、信息过剩之后,中国人又迎来了一个资本过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产能过剩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通过加入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摩擦,对传统的"新共识"分析框架进行拓展,进而构建一个包含产能过剩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实元素的"新共识"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考察供给侧冲击及两种不同的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的宏观动态效应。研究表明:在产品市场匹配效率未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片面地提高生产率将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改革方式,其所带来的效果均具有显著的"以短期疼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但相对而言,渐进性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短期成本相对较小且长期收益相对较大;因此,在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依据现实情况,渐进推行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通胀困境与刘易斯转折点:偶然还是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阶段超越刘易斯转折点之后不久,中国便陷入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困境.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当经济发展阶段超越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农业中已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此时,当农业劳动力持续转入非农部门,必然导致农业生产萎缩,并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经营收益提高,又会抑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增长,并造成非农部门劳动力短缺及其工资成本上升,进而成为推动物价全面上涨的重要因素.要摆脱当前的通胀困境,关键在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多人。而且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还将不断增加,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工业化加速时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位置的演变,矛盾集中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而,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常常把二元经济的转换描写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在这一发展阶段上之所以发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并向非农部门转移,一般说来无外三个原因: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之具有对劳动力规模的排斥性;二是市场需求中最终需求比重下降尤以对农产品需求比重下降显著,这一点可以部分地由恩格尔系数得到解释;三是对于人口大国尚存在农业劳动力增长速度与耕地的有限性的矛盾。在中国现阶段的结构转换中,这种来自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极其严重,成为约束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就业问题面临着突出的矛盾. 1.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资源稀缺的矛盾.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和失业人员已成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达到了过剩的程度.另一方面,一、二产业吸纳劳动的能力日趋下降,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在一些地方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难以增加就业岗位,甚至呈下降趋势.就业岗位成为稀缺资源,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资源稀缺的矛盾,将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五个创新点:(1)劳动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各行业劳动量和价值量占社会相应总量的比例变化保持一致。(2)社会平均养育费决定复杂劳动力价值大小差异。(3)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劳动力使用形成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消耗劳动时间,使用劳动力提供劳动时间,这两部分劳动时间都是用劳动力生产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4)在两大部类基础上,把知识、劳动力和服务等非物质资料界定为第三部类,研究三大部类结构变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有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需求变化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各部门利润率变化具有非平均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