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腐败问题是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而司法腐败是职务犯罪中最严重的现象,是一种社会顽症。司法腐败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为谋求和保护不正当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损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司法腐  相似文献   

2.
一、对司法腐败概念的认识由于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司法腐败概念泛化的倾向,认为只要是司法机构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就是司法腐败。笔者认为,这样就模糊了司法腐败与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等的区别。那些与司法权力不相联系的行为,例如嫖娼、赌博、吸毒等构成违纪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司法职权无直接联系,尽管有时也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则不属于司法腐败的范畴。根据学理解释,司法是指拥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运用于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以及对这种处理过程进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3.
蒋德海 《检察风云》2011,(14):16-17
如果说法治社会的大敌是司法腐败,则人情案可以看成是司法腐败的首恶。原因在于它与司法腐败的金钱案不同,有时并不与金钱等物质利益发生关系,很多情况下甚至仅仅是出于一种工作中或人际往来中的“人情味”或“哥们义气”。  相似文献   

4.
枉法裁判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枉法裁判行为是当前司法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枉法裁判既是司法腐败本身的内容,又是枉法裁判者获取腐败利益的主要方式。因此,反对腐败、遏制腐败行为蔓延的重要任务就是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的核心内容则是制裁枉法裁判行为。而真正富有成效的、从根本上遏制枉法裁判行为的对策,只有在科学、理性地研究其形成、存在的原因之后才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  相似文献   

5.
小钟 《检察风云》2006,(22):22-25
9月底,安徽省阜阳市的前后三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同时被起诉,103名法官和相关人员涉案,引来国内司法界强烈震荡。尚军、刘家义和张自民的司法腐败案成为各界竞相研究的腐败标本。通过详细解读阜阳司法腐败窝案,我们发现吏治腐败与司法腐败相伴而生,形成了“贪——买——贪——卖”令人痛心的恶性循环。司法腐败的“阜阳模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为深挖隐藏在裁判不公背后的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近,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针对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发现的错误裁判行为,尝试为审判人员建立了“法官可疑审判行为”档案。截至目前,已有5名审判人员可疑审判行为被纳入该档案。从防范司法腐败和维护司法公正的角度说,建立“法官可疑审判行为”档案有着充分正当的目的和理由。为问题法官打造一顶“紧箍咒”,从而规范其审判行为,在当今人们对审判工作颇有微辞的现状下,此举想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众的欢迎。然而从司法规律和理…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中国司法》2002,(4):43-45
如今,公证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入世之后,改革在即,新旧体制的更替更促使公证管理工作站在新的高度审时度势、总结经验、兴利除弊。在诸多公证工作环节中,腐败现象颇值得关注。表现为:(1)个别办证人员徇私舞弊,出具错证、假证,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办“关系证”“人情证”,严重损坏公证机构形象;(2)有的公证处违反纪律,进行不正当竞争,扰乱行业管理秩序;(3)公证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个别犯罪分子有机可乘;(4)机关“四难”现象和衙门作风是司法腐败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了公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司法腐败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司法腐败是社会诸类腐败现象的一种,其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司法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行为上。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并危及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司法腐败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受司法腐败所困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遏制和有效地控制、开出完全根治司法腐败的药方。司法腐败是权力腐败中最严重的一种腐败,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权和政党的生存,影响着司法的公正性,危害到公民的名誉、财产乃至生命的安全。因此,各国对此积极为关注,都在努力探索对司法腐败的控制手段。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完全有效的办法和良策对司法腐败有效根治。即使在“三权分立”的西方国…  相似文献   

10.
执行腐败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之一.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严肃惩治执行领域的腐败犯罪,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从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执行人员利用职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看,  相似文献   

11.
所谓法院“不作为”行为就是指法院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规避法定职责的行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对于防治司法腐败,推行司法公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法院“不作为”行为的表现及其特征法院的“不作为”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多样,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过程,法院的“不作为”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立案过程中的“不作为”行为。具体包括:①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不予受理;②不予立案,又不依《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给予书面裁定,使当事人没有上诉依据;③不予立案也不说明理由或向当事人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不作为形式的徇私舞弊犯罪刘琪徇私舞弊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在法裁判的行为。徇私舞弊犯罪是一种导致司法腐败的严重渎职犯罪。通常情况下是行为人在明确的犯罪故意支配下...  相似文献   

13.
李松 《法治纵横》2011,(13):14-15
在有效监督缺失的情况下,有些“另案处理”变成了“另案不理”。或降格处理。这是司法腐败中的又一新黑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在第八章经济类错误中分别设立了“占用公物”、“挪用公款”、“借用公款”错误(下称“三用”错误)。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容易将这“三用”错误混为一谈。本文拟就“三用”错误异同,作一粗浅分析。《条例》第六十条所称“占用公物”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占用公物长期归个人使用的行为。第八十条挪用公款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  相似文献   

15.
传统思想是司法腐败的温床 ,司法的双重领导制及管理模式上的缺陷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 ,而司法人员选任制度造成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放纵了司法腐败。铲除司法腐败应从更新观念、体制改革、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起初大都是宋王朝的良民百姓,而非天生的“罪犯”(造反者)。他们上梁山“替天行道”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官逼民反。细读《水浒传》,可以看出司法腐败是逼良为盗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当时的司法腐败到了...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9,(9):10-13
司法大众化:剑指“司法腐败” 2008年10月21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原院长郭生贵,站在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这是郭生贵去年6月被“双规”后,本案正式进入刑事审判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方正”和“高术”——一波三折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陷阱取证”是耶?非耶?“陷阱取证”来源于刑事诉讼法学中的“诱惑侦查”。诱惑侦查,又称警察圈套、侦查陷井,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  相似文献   

19.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中“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认定较为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缺乏充分认识。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是指进行证券交易,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具有利用内幕信息的高度盖然性的人员。对其认定必须把握“手段非法性”和“交易行为明显异常”的判断标准。为维护证券市场投资者相对平等的交易秩序,司法解释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亲属和接触人设置了相较于其他主体更高的责任要求。“正当理由”和“正当来源”作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出罪事由,应当足以证明行为人的交易行为与特定内幕信息之间至少不具有唯一性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取交易机会、谋取商业利益,故意采取财物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具有人员众多、利益共享的特点,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检察机关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责,做到“四个实”,即调查研究摸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