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举措。落实这一原则和举措,就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让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4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四十二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是最高检发布的第四批行政检察指导性案例,以行政检察推进社会治理为主题,共4件。为加强指导性案例的理解和应用,现就案例发布背景、特色、指导意义等进行解读。一、第四十二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背景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治病”于“未病”之先,强调的是要重预防,把工作做在前面,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良医”之举。此理自古就有。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联系到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当前,要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也就是所谓的不“患病”或少“患病”,我们也应善做“良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增强预见性,“治病”于“未病”之先。反腐倡廉工作“治病”于“未病”之先,首要的是“医”好思想,从认识上解决问题。一个人之所以腐败,思想上的动摇是关键的。河北省国税局原…  相似文献   

4.
贾威 《人民法治》2021,(4):62-67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的统一,隋朝法治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和完善的法治思想和司法体系,这些对隋朝狱制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隋朝狱制体现在理论上推行“宽简”之策,而现实中实施“严苛”之法。隋朝狱制是治与乱并存。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2023,(12):4-6
<正>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Q问: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A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相似文献   

7.
近法治广场□毕见通〔荣成市司法局长〕依法治海的新轨迹几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荣成市委、市政府再次把依法治海,依法兴渔,作为振兴荣成经济、实施“海上荣成”战略的重头戏,采取了“三抓四统五管理”的依法治海新举措,使海上生产秩序和治安秩序由“乱”到...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23,(10):9-10
<正>近年来,浙江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前端、治未病”“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分别在全省、县级、乡镇和村社层面总结推广“浙江解纷码”、舟山“普陀模式”、永康“龙山经验”和临安“共享法庭”,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委、省政府掀起的“责任风暴”与“治庸计划”,在社会引起强大反响。“治庸问责”主要针对党员干部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三庸”问题,达到“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的效果。本文通过工作创新问责、工作目标问责,工作纪律问责和工作连带问责四个层次“问责”分析,探索建立“治庸问责”的长效机制,体现“治庸问责”针对性,强化系统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五、以法治吏,建立严格的制裁惩罚机制1.“以法治官”与“治官之法”我国当代法学家张晋藩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所说的人治,其实质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作用,就需要治官。”吏治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桓公二年),这是古人对于官之于国的重要性的基本认识。韩非所说:“明主治吏不治民”,被历代封建帝王奉为圭臬。为此历代王朝对于职官的活动,除监察机关进行行政监督外,都注意“以法治官”,并且颁布治官之法,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职官严加约束,防止渎职贪婪。公元前536年,在郑国执政的子产首先创制新法,…  相似文献   

11.
治砂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09,(21):15-16
两年前,砂石资源丰富的太湖县开采砂石曾一度盲目无序,群众意见较大。如今,全县砂石开采实现了从“乱”到“治”,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群众纷纷称赞:这都是县人大、人大代表和政府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唐朝统治者在吏治方面实施“安人宁国”的吏治方针,并承袭了法家以律治吏的思想,运用唐律作为整饬吏治的有力工具,通过强化对有职权者的法律监督:建立对官吏靠责追究的严密网络,并通过倡导吏治廉洁,严防司法腐败等方面来对官吏进行全面的管理。立法者根据宽猛相济、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立法思想,制定的一系列从严治吏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对我国在职官管理和廉政建设方面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15.
汪金友 《政府法制》2014,(26):15-15
“乱七八糟”是人们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追究这个词语的来历,与历史上的两次叛乱相联系。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 西汉景帝时,膨胀起来的诸侯王势力己危及皇帝的统治。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削减诸侯王的领地和特权,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等六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晁错,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次叛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雪儿的爱     
癌细胞已在全身扩散,崔姨近来不是化疗就是放疗。她实在吃不消了,就对儿媳雪儿说:“我要出院,不想再治了,迟早是个死。”雪儿总是柔声细气地劝婆婆:“哪能不治?这可是大林走时叮嘱的。他让你听医生的话。”大林是崔姨唯一的儿子。在崔姨眼里,儿子自从和雪儿谈恋爱那天起,就和她  相似文献   

17.
陈贵 《中国监察》2008,(9):62-62
作风之病,表象很多,但均源于内因。中医针灸治病,讲究“穴位”,找准穴位,扎到疼处,方能治病。此种辨证施治之法,对于治疗时下发生在某些领导干部作风上的毛病,极有借鉴意义。这些作风上的毛病主要反映在“四个穴位”上,分别是“省、律、正、责”。常点此“四穴”,能治疾祛病。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目标,法治发展在中国已成泉涌之势。本文从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出发,将中国当前的法与法治定性为庸法与庸法之治。并就中国应如何从庸法之治过渡到良法之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治贪贿顽症须施“综合治理”之策牟刚俊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现象已波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党内、党外和各行各业,成为一种范围较广泛的“社会综合症”。怎样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一“社会综合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断流必绝源...  相似文献   

20.
官场小说阅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初夏的晚上,网友“星乱如雨”第三次读完《沧浪之水》,她在合上小说时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不会读这部小说,因为“我累了,累的时候只能叹息”。随即,“星乱如雨”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了天涯社区公务员版上,帖子的标题是“一个女公务员的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