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日在某水库内发现1具成年男性尸体,经调查确认,死者现年28岁,已婚,生前与某女护士有婚外恋情。曾先后2次进行尸体检验,各器官淤血,未检见明显机械性损伤。常规毒物分析检验为阴性。肺组织硅藻检验见少量与现场水样相同的杆状羽纹目硅藻,肝、肾组织未检见硅藻。因案件审理需要要求法医再次进行鉴定。1.2尸体检验解剖检验于发现尸体18d后进行。尸体呈中度  相似文献   

2.
某女,30岁左右.某年4月2日早上7:00许被发现死在一水库中。现场勘查:尸体浮于距岸边6米的水面上,水深约5m。水温4℃。尸体检验:衣着整齐,上身穿白色衬衣,下身穿黑色长裤,内穿白色内裤,尸斑颜色浅淡,颜面部青紫,双眼球睑结膜有散在性出血点,口鼻腔有少量淡红色泡沫液体(翻动尸体易溢出),全身体表未检见损伤,双上肢呈鹅皮样改变。解剖及病理检验见:心血呈暗红色流动性,双肺叶间被膜下和心尖有散在性出血点,气管、支气管内可见少量溺液,胃和十二指肠未见溺液。镜检:肺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少量出血灶。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2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刘家湾水库忽然漂起一具男尸。警方经判断。死亡时间4天左右,脑后部有明显钝器伤,尸体被铁丝缠绑十几块砖头后推入水中,确定系他杀!这时,公安机关通过摸排发现,这具沉尸竟是失踪4天的一名司机。4月16日下午,破案专班经过4昼夜艰苦鏖战,将犯罪嫌疑人徐胜洲抓获。2011年1月17日,罪犯徐胜洲被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无名尸体尸源认定的方法主要有尸体相貌、DNA分析、指纹等等。当命案现场中的无名尸体高度腐败时,尸体面容完全改变,相貌辨认条件丧失;同时,高度腐败尸体细胞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DNA测序大多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对于这类案件,可以通过尸体指纹与生前所留指印的同一认定来进行尸源认定,如何成功的提取高度腐败尸体的指纹是能否通过指纹进行尸源认定的关键。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案例介绍一种教科书上未提及的高度腐败尸体指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度腐败尸体指纹的提取方法有不少,通常采用尸体指纹捺印器和油炸法居多。但使用尸体指纹捺印器,由于高度腐败尸体皮肤表面有尸油或尸蜡,往往沾墨不均匀,捺印出指纹浓淡不均匀,细节特征反映不准确从而影响鉴定工作;而油炸法,操做比较复杂,对尸体手指的损伤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也论尸体的民法保护──与杨立新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尸体问题的讨论已成为民法学界一个不可回避的理论视点。尸体应当受到保护,这基本上已成为定论,但在尸体属性及具保护理论等方面,仍存有相当之争议。杨立新先生在《论尸体的法律性质及其民法保护》一文(载杨立新《民商法判解研究》第三辑)中,将尸体视为身体的延续利益,并认为对尸体进行保护的依据是人身权延伸保护理论。对此论点,笔者不敢苟同,拟就在本文中也谈谈关于尸体的民法保护问题。 一、尸体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物 杨立新先生将尸体的性质称为身体的延续利益。在我看来,这种观点难接受。首先,“所谓利益,就是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从永健 《天津检察》2006,(5):71-71,70
2006年5月21日早上6点,正在永定河畔进行早锻炼的人们在河中发现了一具浮尸。当时尸体俯卧,距离岸边四米远,最先看见浮尸的群众立即用电话报警。警察赶到后将尸体打捞上岸,发现尸体已高度腐烂,在尸体颈部缠绕有两根铁丝,均于颈右侧拧在一起,其中一根呈断开状,尸体还被铁丝与一重11、5公斤的石块相连。  相似文献   

9.
陈宪  李延吉  陈翰 《法医学杂志》2001,17(2):126-128
腐败尸体的检验鉴定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腐败会毁坏损伤和病变,给尸体检验造成困难。关于腐败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般多着重于组织微观形态改变和生化分析,研究其分子保存水平,而与实际检案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本文拟将对腐败尸体大体检验与实际检案的要求作一专题讨论。 1 腐败及影响因素   腐败是人死后,机体组织中的复杂有机物,受腐败细菌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尸体液化失去原形的过程。机体死亡后,一般经过 24小时左右,就开始出现腐败现象。尸体外观常见的腐…  相似文献   

10.
法医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常会遇到尸体需要冰冻一段时间再检验的情况。有些尸体体表损伤在发现尸体当时难以确定,冷冻后再检验就可清晰明了;有时尸体冰冻后形成了附加损伤,如不仔细甄别,容易产生误会,甚至错误(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8年1月30日15时,在某区水库内发现一具未知名女尸。现场勘验:现场位于水库渡口处,地面可见大量不规则石头,岸边发现疑似装有尸体的被罩,拉链呈拉合状态(图1a)。打开被罩,可见一女性尸体,颈部缠有透明胶带,长55cm,宽4cm。右耳带耳机,耳机线向下与裤兜内的手机相连,死者部分头发及耳机线从胶带内穿过。被罩内有三块红砖、一块石头及印有"××超市"字样的塑料袋,砖块大小为20cm×10cm×5cm,石头大小为17cm×10cm,塑料袋内侧粘附少量乳白色粘液(图1b、1c)。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科书对水中尸体沉浮影响因素主要列出3种:水的特性、身体本身的性状、腐败的发生。一般认为,水中尸体上浮是尸体腐败后尸体浮力大于重力的必然结果,尸体腐败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不会很快上浮。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见到尸体短时间内即浮出水面并未腐败的现象。如案例1:2002年4月份,本辖区某水域内发现1具漂浮女尸,经证实死亡时间仅0.5h;案例2:2005年8月份,在内河发现1具漂浮男尸,死亡时间为1h左右;2007年6月,在海面上发现1具漂浮女尸,死亡时间为2.5h左右。我国南、北方温差大,水中尸体浮出水面时问差别也大,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通常在夏季尸体浮出水面需要2天左右,而冬季则需要14天左右。水中尸体的上浮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不同的季节、水温和地域浮出时间差异很大。除此之外,还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赵兵  刘东旭  李占军 《证据科学》2005,12(3):M0002-M0002
案例资料 某女,1934年生人,高级知识分子。平时与丈夫同住一坐南朝北的平房。1988年因脑出血行开颅手术。1995年因身体状况不佳,从7月份开始卧床,饮食以米粥、牛奶为主,最后于1995年10月28日凌晨停止呼吸。其丈夫述,当时还有微弱脉搏,数日后脉搏逐渐消失。但尸体没有发生僵硬。其丈夫出于好奇,未及时处理尸体,将尸体停放在他们平时睡觉的床上,且将窗帘拉上,并且坚持每天用卫生纸擦拭尸体,将尸体一直隐藏到2003年11月1日被公安机关发现时,尸体已呈干尸。其间约在1996年夏天,邻居反映有过恶臭味,并持续了月余。  相似文献   

14.
王智  危涛艺  杨晖  海云  李昭 《法医学杂志》2008,24(6):479-479
1 案例 2008年5月22日,我市某郊区水库内发现一具四肢被捆绑的男性尸体.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该案与2004年相同地点发生的一男性被捆绑杀害案作案手法类似.通过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该犯罪嫌疑人交代2004年案件也为其所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尸体指纹的提取利用中,除了正常的尸体指纹外,随着尸体的腐败,常常导致了表皮与皮下组织剥离,使尸体手指表皮脱落,手指部位只留下了真皮层,真皮层皮质柔软的性质及腐败的影响决定了指纹乳突纹线不明显,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某年10月31日14时在某小区一套三室一厅的两个朝南的主、附卧室内发现3具尸体。曹某,女,24岁,尸体裸体仰卧位于主卧室床上,两条被子覆盖着,腐败血水浸湿床褥。曹某之子,1岁6个月,尸体仰卧位放置于附卧室立柜底层木板上。赵某,女,31岁,尸体下身裸体呈右侧卧位屈曲状在附卧室床下斗内,床斗底板已脱落至水泥地板上,掀开床板见尸体无明显腐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法医尸检过程中难辨或易混尸体现象、操作中人为现象均影响病理解剖结论的正确性和客观性,总结尸体搬运、生前抢救、尸体腐败及解剖、切片制作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常见人为现象及难辨尸体现象,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期得出合理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9.
樊磊  彭俊志  丁根元 《刑事技术》2012,(4):48+50-48,50
在实际检案工作中,经常需要对被焚烧过的尸体进行DNA检验。笔者在一起杀人焚尸案中,结合尸体检验,提取到耻骨联合连接处的纤维软骨,采用Chelex-100法并用磁珠法纯化,成功检出焚毁炭化尸体的DNA,提高了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20.
1案件资料 1.1案情简介 2006年11月12日,兴隆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青松岭镇花园村干部报称:在本村村民李某某家水果窖内发现一具尸体,经现场勘验,发现为女性尸体,年龄在30-40岁之间,全身裸露,尸体大部成白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