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禁卖淫嫖娼的先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全国各地严持不懈地查禁取缔卖淫嫖娼,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卖淫嫖娼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处女嫖娼案”、“处女卖淫案”、警察怂恿卖淫抓嫖案等事件屡屡发生。群众对卖淫嫖娼逐渐持宽容态度,对处于禁止卖淫嫖娼第一线的公安机关却颇有微辞。笔者认为,这除了社会原因之外,立法、执法的欠缺也是不可否认的因素。一、卖淫嫖娼的定义何谓卖淫嫖娼,至今未有权威的定义,即使1991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性质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和国务院1993年9月发出的行政法规性质的《卖淫嫖娼…  相似文献   

2.
张成 《政法学刊》2002,19(4):42-44
卖淫嫖娼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整治的重点,公安部门不断惩治、打击,但收效甚微,专项行动过后,性服务业又“蓬勃”发展。这些都使我们不得不对卖淫嫖娼现象进行思考。在现阶段的中国,卖淫嫖娼现象还包括以卖淫嫖娼为中心内容的其他伴生物,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供给不同需求的颇具规模的“地下性产业”。从不同于社会常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卖淫嫖娟现象实质上走一种“灵肉分离”,人们对卖淫嫖娼的态度取决于对待灵肉分离的态度。而处在这种现象之中的“从业者”,即卖淫者的身份和性质,是与一般的雇佣劳动者毫无异处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卖淫嫖娼蔓延之猖獗已是不争的社会现象。但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对帮助犯的处罚而对卖淫嫖娼行为本身没有具体的定性条文。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该行为不能作为犯罪处罚。一、对卖淫嫖娼行为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4.
东方 《江淮法治》2008,(22):19-19
群众的眼光总是雪亮的。许多南昌市民对警方“宽恕”卖淫嫖娼行为的“人性化”举动不满,也反映人民群众对卖淫嫖娼行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卖淫嫖娼滋生社会丑恶现象,败坏社会风气,传染性疾病,破坏家庭和睦,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人民对此深恶痛绝,必须严惩不殆,决不能心慈手软,轻罚初次卖淫嫖娼者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段亚飞 《法制与经济》2009,(20):51-52,54
古今中外,卖淫嫖娼为主流社会所不齿,被视为社会丑恶现象。尽管国家制订完善了相应法律法规,加强了管理,但卖淫嫖娼现象却屡禁不止甚至泛滥。本文试图从执法实践层面,研究探讨治理卖淫嫖娼的具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卖淫嫖娼为主流社会所不齿,被视为社会丑恶现象。尽管国家制订完善了相应法律法规,加强了管理,但卖淫嫖娼现象却屡禁不止甚至泛滥。本文试图从执法实践层面,研究探讨治理卖淫嫖娼的具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案件执行不能的原因分析 执行不能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司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市场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存在着广泛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究法院案件执行不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卖淫嫖娼活动的变化特点,卖淫妇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卖淫嫖娼恶性发展的原因,并对根治卖淫嫖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聚众卖淫嫖娼行为的定性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卖淫嫖娼行为的定性及处理钱昌夫当前,卖淫嫖娼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出现严重败坏社会风俗的聚众卖淫嫖娼一类的新情况。即多名嫖客和一名或多名卖淫妇女、一名嫖客和多名卖淫妇女以金钱或财物为交换条件,聚众进行性关系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1)具有交换性...  相似文献   

10.
一、集体性腐败的产生原因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集体性腐败的产生也有其复杂的原因.它是诸多不良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不良现象,其有着不同于一般腐败存在的特殊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永华 《政府法制》2012,(19):33-33
行政强制法今年1月1日施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行政强制法对地方性法规做了一系列修改。《重庆市查禁卖淫嫖娼条例》中对卖淫嫖娼者实行劳动教养的规定,在这轮修改中被删除。这几年,对劳教制度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时常成为媒体质疑的焦点。人们之所以对这项行政强制措施异常关注,一是劳教制度背离《宪法》,没有经过法院审判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剥夺公民自由是法治社会的常识,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处理卖淫嫖娼案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BLICSECURITYORGANSSHOULDPAYATTENTIONTOAFEWPROBLEMSWHILEDEALINGWITHTHECASESOFWHORINGANDPROSTITUTION近几年来,我国曾经绝迹的卖淫嫖娼活动死灰复燃,沉渣泛起.这一丑恶的活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治安,并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因素.为此,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多次组织打击此类活动的专项斗争,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也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法律、法规,使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以及其他原因,对这类案…  相似文献   

13.
前阵子出差多,每到一个地方在宾馆休息时,半夜都有“小姐”打电话问我可需要“特殊服务”,让人很烦。赌博、嫖娼这些社会问题,在社会上存在已久,许多人甚至把赌博、嫖娼当成是一种时尚消费,以卖淫嫖娼为例,竞有性产业、性工作者、性消费一说。与之相呼应的,相关执法部门依法管理倒成了“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些社会问题之所以会泛滥,它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和“广泛的公众基础”,绝对不是靠单一的政府部门就能够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09,(11):12-1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了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来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原因日趋复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邹明 《法制与社会》2011,(30):281+284-281,284
片面共犯问题历来是刑法学研究的重.最,但是在大陆法系立法领域仍然是一个盲区,导致这一现象原因众多,体现在理论层面,表现为就片面共犯理论本身是否存在仍有争议。本文拟从片面共犯理论本身是否存在出发,对这一理论存在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以求对片面共犯这一制度进行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期,公安部要求对娱乐场所卖淫嫖娼现象进行集中打击。与此同时,对卖淫女的叫法,提出了更为中性的称呼——失足妇女,这无疑是向尊重人权又迈进了一步。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样的称谓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7.
论禁止卖淫的刑事立法周恩惠卖淫是一种扭曲的社会现象,它玷污了女性人格尊严,损害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容易导致性病尤其艾滋病的感染与蔓延。因此,我国有关严禁卖淫、嫖娼的法律理所当然地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维护。但是由于禁止卖淫嫖娼的法律规定得比较原则,司法与执...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3,(5):54-54
性交易用安全套应减轻处罚。——全国政协委员陈凌孕建议以卫生防疫部门为主,公安部门为辅联合打击卖淫嫖娼,产对在卖淫嫖娼中使用安全套者减轻处罚,从而使卖淫嫖娼行为对社会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卖淫嫖娼现象犹如一股污秽的浊流,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沿海到内地、由开放城市到一般城市的发展过程,至今已蔓延到全国各地。无论是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还是民风淳朴的僻远乡镇,抑或是城乡公路干线沿途的农舍山村,都无不留下它的绰绰鬼影和污浊气息。它在民众的正常生活中播下罪恶与灾难的种子,毒蚀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威胁着整个社会……。卖淫嫖娼现象,不是国门开放后引进的“外国洋货”,也非改革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为社会监管罪犯和为社会改造罪犯是监狱的两项职能和产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监狱工作的绩效一直没有办法进行科学的考核,这就意味着改造绩效的好坏不会影响监狱得到的实际利益,这使得“重生产、轻改造”在监狱系统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监狱体制改革后,如果不能实现对监狱绩效的科学考核,“轻改造”现象仍会继续存在。监狱的改造效果是有时效的,这和所有企业的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的道理是一样的,罪犯释放后超过一定时限后,因为社会原因造成其重新犯罪,就不应当简单地归责于监狱的改造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