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立足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学、用优秀他文化、异文明属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冶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现代中国之需;习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与人竞争并有优势的保障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记,文化建设、繁荣拟增大优质他文化的引进力与接受度,应大尺度地吸纳、借鉴他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立足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学、用优秀他文化、异文明,是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设现代中国之需;习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竞争优势的保障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记,文化建设和繁荣应增大优质他文化的引进力与接受度,更多地吸纳、借鉴他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繁荣文化、文化慧人和社会进步是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远无句号。推动"五大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构建"美丽中国",我们应继续学、用优质的异质文化,需要后者支援。达成文化繁荣、绿色发展,让中国大而强、大而优,我们的思想要解放、开放的窗口应拉大,从异质文化中可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与方法等。提高国人的综合文化素质,使之思想、精神现代化,继而全面提升社会品质,有效传播、应用先进文化、文明,提高劳动者素能最重要、最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是一个方面,而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才能为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在实现美丽中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在追求实现美丽中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美丽中国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主题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国民"是建"美丽中国"的基础,教育美丽、文化美丽、环境美丽、公务员美丽、社会美丽是美丽中国及建设的要素、内容与标志。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型塑好国人和中国形象,建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快乐中国属繁荣、发展文化顶层设计的重大项目。培育美丽国民,净化社会风气和构建幸福度高的社会与中等发达国家,文化大发展当正视社会现实和直面、解决问题,要致力于培树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夏文明兼收并蓄不断演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兼收并蓄、独领风骚为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演绎出中华文化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为世界繁荣发展所作出的重要努力,也体现了大国担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也是消除文化误解和偏见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积极破解当今世界困境的文化自觉,是展示中华新文明的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对重建世界秩序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论坛》2013,(6):38-3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妙曼之源,最美佤山”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创建文明县城,建设美丽西盟,使县城环境大变样,秩序大改善,城乡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发展和谐文化,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和谐的综合体;"美丽中国"的本质是人、自然与社会相和谐基础上的发展。现今存在诸多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因素。美丽中国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只有自然、社会、人三个要素保持平衡,美丽中国的实现才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革新,是发展战略的新选择,是执政理念的新提升,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蕴含着云南4600万各族人民富民强滇、建设美丽云南的梦想。云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是西南绿洲、生态屏障、物种宝库、民族文化大观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净土。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型发展路子。美丽云南,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美在幸福,我们不仅要致力于使山川秀美,还要致力于使发展更美丽,社会更美丽、民生更美丽。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崭新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文化复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真正实现的文化富强!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外哲学、文化交流历史 ,我们看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漫长过程中 ,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共和、科学等这些反映西方工业文明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两大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许多哲学观念 ,对我们的观念更新、社会变革起着催化促进作用。尤其是传入中国的一种先进的现代西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一个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倡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观今鉴古 ,今日中国要发展、要富强 ,既要宏扬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扩大中外哲学文化交流 ,批判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为乐山"美丽人文"建设和"美丽发展"赋予了资源禀赋。在推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乐山市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当前要继续抓好文化事业惠民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产业倍增工程、文化体制改革工程,这是实现乐山"美丽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需要发挥文化人的先锋和骨干作用,当代乡村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己成为乡村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美丽和谐乡村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挖掘乡村乡土文化的现代因素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的踏实工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教育引领。  相似文献   

20.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形式、多渠道发挥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