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收入分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劳动要素是一种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要素的特点要求劳动要素不仅应获得价值补偿,还应获得剩余索取权,这必将极大地激发劳动生产要素的活力,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论断,文章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分析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阐述了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突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仍在实践过程之中,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方式的理解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为此,本文从二者所处的经济背景、基本假设条件和劳动报酬获取的依据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求知者: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  相似文献   

5.
今年,河南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稳步推进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在高新技术产业试行技术入股、专利产品入股,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法,稳妥进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试点。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使职工工资收入能增能减。二、探索新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进一步改进完善企业工效挂钩办法,进一步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扩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试点范围。指导国…  相似文献   

6.
这里的“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即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除了必需的生产资料外,还离不开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信息等诸多因素,因此,构成社会生产过程的这些因素,就称为生产要素。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生产要素都是通过计划手段和分配的方式进行配置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就是不仅全部商品都要进入市场,而且全部生产要素也必须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因而,构成这些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就称为生产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9,(2):56-57
牛根颖在《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1期撰文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全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收入分配市场化是新的分配格局的显著特点:一是打破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是参与分配的要素多元化。除劳动外,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按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07,(11):53-54
吴振坤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0期撰文认为,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是解决社会不公的根本性、制度性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收入差距应保持适度。当前我国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平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当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制度;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消除垄断。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兴华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60期撰文,从制度建设角度,就政府收入分配、企业分配、城乡分配关系、对低收入者的扶持、个人所得税体系五大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一)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收入,理顺主体分配格局关系。要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保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投资、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协调,使国家有稳定的税源,企业有较好的盈利,个人的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在全国推行全面的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体的、规范统一、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双重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在我国就业结构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渠道转变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使利润严重侵占工资使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滑,特别是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超低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就是保持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稳定就业结构,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平衡劳资力量,建立工...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梳理分析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政 策的现状及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工资分配领域仍待解决的 4 个突出问题,包括劳动报酬的比重在一 段时期出现下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居民的相比依然不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区域差距还比较大, 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研究认为,完善劳动力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机制,要坚持改革与发 展相结合,“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并重。研究建议: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实现劳动生产 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决定和合理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工资是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针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公和分配无序的现象,工会组织应重点维护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权益,加强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十四年来,这一制度对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运行中最低工资标准增长缓慢且水平偏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受到理论制约;二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方式不规范。北京市应按照国际惯例,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社会平均工资的40%至60%,同时规范最低工资的测算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者工资收入情况看我国企业一级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工资收入情况可以说是劳动者权益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实现状况,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否健全。从目前我国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并已经对企业一级劳动关系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提高企业劳动者收入、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同时建立具有实效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工业化战略的直接产物,其独特的制度特征和区位优势,使其在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由于乡镇企业整体上尚未发生企业发展史上所说的"管理革命",因而,其劳动关系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所有者和新型工资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者最大化追求"企业控制权"回报、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新型工资劳动者努力追求以较高比较收益为主要目的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不计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同时,占乡镇企业96 1%的个体私营企业因拒斥内部监督、不愿支付工会运行的经济社会成本和劳动者因维权意识不强而导致工会组建的内在动力不足,是乡镇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梳理最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对一些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在提升普通职工工资水平的同时,也将产生一系列的传导效应,使得企业的工资体系整体上调,用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产生较大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严格执行最低工...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出资人、经营者经营理念、价值观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又直接对企业职工工资发生影响.为解决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偏低问题,应当在市场配置、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从人文层面予以引导,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予以约束,促成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工安置往往是国企改制最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决定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职工安置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职工生活无着落、一些企业大规模下岗引发的动荡、改制过程缺乏透明度等,对这些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改革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利于缩小市场经济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以2011年为起点,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当前,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推动这一制度建立健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