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表明了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更加重视。十五大报告的这些突破,为我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消除了顾虑和障碍,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实要搞好市场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没有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块来支撑,也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可能进人主体税源的行列,成为国家财政的又一基础财源。 …  相似文献   

2.
张晓庆 《学理论》2008,(22):65-66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并且这一形势日趋严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现如今的就业问题既是个人生存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3.
旨在帮助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的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日前正式启动。这一活动是全国总工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农民工就业和生活方面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专门启动实施的。其工作目标是:发挥工会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以就业援助为重点,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岗位援助、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生活帮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6,(5):47-47
王传荣、钱乃余撰文认为,近年来,环球就业出现5大趋势:1.劳动力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改组,全球劳动力规模扩大一倍。参与全球经济市场的总人口由1985年约为25亿到2000年多达60亿。由此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也更加激烈。2.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模式由传统的工业社会中的工厂制度中的集中就业。逐渐发展为短期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独立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项目合同制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3.就业结构的变化。其一表现在就业的产业构成上,由于技术进步和现代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是劳动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这三大问题最贴近民生,是富国强民的基础,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点工作。1978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经济事业不仅在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也面临着发展中的严峻挑战。积极促进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时代赋予中国工会的重要任务。一、中国的劳动经济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市场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就业结构日益优化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总量持续增长。1978年至2004年…  相似文献   

6.
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步入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就业方式,甚至人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发达国家经济长期演变的结果,这也给工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黄范章 《求知》2003,(9):17-19
经济快速增长本来是不应该和通货紧缩同时并存的。按经济学理论讲,经济快速增长.是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增大的表现,它会扩大就业,并易导致通货  相似文献   

8.
一,这一波危机是在各国政府大力度救市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新的巨额刺激经济方案刚刚实施,美国股市出现的剧烈暴跌和美国经济的全面恶化,表明这一轮危机远非政府所能救助,也远非在短期就能走出困境。这不但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也表明国际金融机构对这场危机的把握能力与驾驭能力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逐渐增大,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缓解就业压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面对危机,工会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完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服务,以缓解金融危机对职工就业产生的冲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9,(4):58-58
2009年群体性事件可能高发 2009年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年份;当前,最敏感的问题是要努力防止金融海啸引起的经济压力转化为社会危机,重点在保经济增长、保障就业、保障民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城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外省市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上海的失业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件关系到上海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供给的两种基本类型看,由于上海人口增长而力生的劳动力自然供给引起的就业压力已愈来愈小,因为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劳动力派生供给,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无论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转型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兰 《理论探索》2007,(3):98-100
经济结构调整是改革发展的要求,也给就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就业质量,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拓展就业渠道的途径主要是:协调各种关系,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刺激总需求;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自主创业,提倡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理论导刊》2006,(1):20-22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就业增加的函数,就业增长率根植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GDP就业弹性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增强就业弹性,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志浩 《理论参考》2008,(11):61-62
人民币汇率停顿蕴含风险 世界经济将要经历一次比我们预想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低迷。预计2009年美国失业率将上升到7.5%,而且仍有可能大幅攀升;欧洲失业率已经达到这一水平。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出口将出现负增长,并将对投资、消费、就业等产生第二轮冲击。  相似文献   

15.
郭凤丽 《学理论》2011,(23):47-48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学者都在积极探寻造成这一压力的原因,给出了"高校扩招说""不合理的专业结构说""不正确的大学生心态说"等,不一而足。通过剖析当前的国考热,反观当年的经济政策,现代大学生宁愿失业而不选择创业的尴尬局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公务员这一目标上,实质就是当前的经济环境促使青年学子没有勇气抛弃铁饭碗,走出体制之外,自谋生路。这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这样一批具有高技能和知识的年轻人选择稳定的行政系统工作,是对国家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扼杀。大学生就业难只是当前经济发展与落后的经济、政治体制矛盾的外现。改变当前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迄今仍未取得明显效果,直接原因就是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担忧一次次地干扰了“调结构”这一长期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别让对经济短期减速的忧虑妨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为此,中央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以过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热情,并引导地方政府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灵活就业特别是数字经济下衍生的新型灵活就业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新型灵活就业对我国现行的劳动规制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劳动关系、工时标准、工资标准、社会保险以及集体协商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供给缺口。对此,基于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的新特征,建议未来要根据实际从属性认定劳动关系;在保障灵活就业者基本权利上坚持底线思维;创新社保制度,探索与劳动关系脱钩、多方承担、差别费率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引导集体协商,以弥补在立法与现实中的差距;引导理性择业,为人力资本发展制定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研究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经济集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经济集聚程度加强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1~200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这说明,推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除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引起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片面追求GDP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是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由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考核体制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取向的不完全一致更是加剧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就业的增长,除继续重视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外,中央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并选择把扩大就业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时代更替和经济社会环境变迁,分析研判对社会政策造成重要挑战的新风险,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题中之义。新社会风险的分析视角关注后工业社会时代的新社会风险与工业社会时代形成的老社会政策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分析视角下,数字经济的社会政策挑战有:数字化生产带来的就业替代风险,新就业形态的过度灵活造成的劳动者社会保护弱化风险以及数字经济侵蚀社会政策财务基础的风险。应对数字经济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增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护,扩展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普遍性福利,培养公民基本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的劳动和生活,完善缴费和税收制度以巩固社会政策财务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