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追问存在的意义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后期走入语言,敢语文-存在思想。他通过词这分析揭示了存在与语文的源始统一性。语言的本质在于存在之言说即道说。思存即思存在现象学地展现和给予亦即存在之历史,存在历史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亦是此在的家,存在在语言中生成并保持其本真历史。  相似文献   

2.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12-117
海德格尔将《存在与时间》导论及全书的第一节命名为"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在该节中,他从有关的阐释姿态、历史线索、问题论证三个方面出发,表明存在问题已被人们长久地遗忘了,因此我们要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并以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追问存在之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与存在     
在理论界一直有关于“美”的客观说和主观说之辩。但有一点是无庸辩驳的 ,那就是美的确存在和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美存在 ,是作为存在的美的存在。美的规定性包含于存在的规定性之中。美是显现为美的存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仰海峰 《岭南学刊》2007,1(1):92-95
现代性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一种短暂和过渡的特征以及对这一特征的心理领悟和感受。马克思是现代性批判的先驱。物体的系列化、物体的言说体系,构成了一个将人置于其中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看起来人似乎是主体,但实际上人只是物体系的对象化存在,人的存在变成了物体系的现实确证。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译名有争议.实体具有主体性、个体性、自身性、持存性和实在性等特点,它是潜能与现实的统一.中文应当用"实体"翻译"ousia"、"存在"翻译"on"(being).量子纠缠是奇异的量子现象,它具有实体性.相互作用实在论在"自在实体"与"现象"之间引入"现象实体",还应当引入"自在存在"."自在存在"既不述说存在,又不在另一个存在之中.  相似文献   

6.
杨春花 《前沿》2009,(9):37-39
信仰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把握和向往的生活最高境界,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自我超越。信仰具有实践性、形而上学性和超越性。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矛盾决定着信仰的存在;信仰赋予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信仰使意志坚定,使心灵具有归宿。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统一的存在,是在事件中的存在,应分是人存在的动因,对话在应分中起着动力性作用。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思想既超越了实证主义又超越了心理主义,既注重对人作整体的考察,又注重从发生学意义上来考察人的意义的生成。这一思想完成了欧洲哲学人类学从本质论到存在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车桂 《前沿》2012,(19):62-64
存在概念是欧洲哲学中深邃晦涩的形而上学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在《存在和诸哲学家》中,吉尔松阐述欧洲哲学中对于存在概念的四种本体论诠释,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维森那和托马斯四个哲学家族的形而上学诠释.在托马斯的存在学说中,作为纯粹存在的存在行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李凤莲 《求索》2008,(4):80-82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马克思不仅坚持从人的生存的整体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面性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还着重探讨了人的实践存在的本质实现,论证并提出人的实践存在的现实实现的三条基本路径,即人的主体性生成、人的自由个性张扬、人的超越意识激发。  相似文献   

11.
文化现代化的涵义及特征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伯乐 《思想战线》2002,28(4):98-101
文化现代化特指狭义文化意义上的现代化 ,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和精神领域内 ,是与经济现代化并列的一个范畴。文化的现代化指其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极为丰富并表现出创新的震撼力 ;在道德伦理层面体现出人类理性的高度发展水平 ,代表人类最优秀、最美好的感情和心理取向 ;在观念形态上 ,是合理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从它的历史和趋势看 ,文化现代化具有目标上的模糊性、方式上的继承性、性质上的适应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元性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的承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害人承诺包括关系人的合意和被害人的同意,其中,关系人的合意是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而被害人的同意则是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则仅指作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而存在的被害人的同意。由于关系人的合意中并无所谓被害人的存在,因而刑法理论中的被害人承诺,凡未作特别说明,一般专指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即被害人同意,而法益衡量理论,则为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的刑事正当性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生态移民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不应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些地区孤立实行的工程,对一个国家来讲,生态移民工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必须从社会公平和民族平等原则出发,对整个国家的整体角度统筹规划。搞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生态移民的跨省安置和划定大片的无人区的问题应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现代化历程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的觉醒也就是近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 ,它是一个民族从自在走向自为的关键 ,是在一定的经济和历史条件下 ,与国家体制的现代化、近现代国民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历史进程。其核心内容为对建立主权独立完整和主权在民的近现代国家 (单一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 )这一历史使命的认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具有大众性和实践性两个特征。 2 0 0 0多年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一族际共同体 ,然而在“天下国家”专制君主体制下 ,中华民族只能以自在的方式存在。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摧毁了中国的“天下国家”体系和观念 ,同时中国各族在团结御侮、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加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 0世纪初 ,中华民族开始其觉醒的历史进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 ,至19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最终完成了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国家推动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赋予其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创新、探索新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从目前已经推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几个试点城市来看,改革方案的内容及举措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尤其是与以往经济特区模式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否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体制创新,掌握改革主动权,将决定一个城市或地区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位置。获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无疑相当于获得一次体制创新、再创业和腾飞的机会。这也正是各地在申报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竞争激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私人侦探的概念与历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私人侦探”问题时 ,应注意区分文学作品中的私人侦探与现实中的私人侦探 ;国外私人侦探与中国当前的私人侦探 ;私人保安与私人侦探。私人侦探的定义应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定义指世界范围内的私人侦探 ;狭义定义指我国现阶段的私人侦探。可以说 ,现代的私人侦探渊源于欧洲的自我警务传统。至今为止美国的私人保安业—广义上的私人侦探业是世界上发展较完备的、力量和规模较大的 ,影响力也较大。私人侦探在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已经成为检察机关目前广为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一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司法改革措施,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在司法实务操作上出现的很多不协调的问题。本文对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如何做好轻伤害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从其所体现的效果方面对轻伤害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规范提出了司法操作路径,以促进相关的立法完善及刑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剖析村落性别规范的内容、运行逻辑。性别规范有3个层次的内容:(1)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2)两性分工的内外之别,(3)双重标准的性别规范。通过对村落性别规范运行逻辑的分析,发现村落文化变迁的趋势:村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逐渐弱化之后,原有道德规范失去继承,村落社会评价机制发生改变,同时舆论惩罚失去效力,性别规范在村落文化变迁之时也在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0.
吴涌汶 《桂海论丛》2006,22(2):57-60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无论从社会演进的宏观动力机制看,还是从其微观动力机制看,都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宏观动力机制上处于从属的地位,但从微观动力机制上考察,对历史进程发展的迟速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