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纯 《求索》2008,(8):155-157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对土地的权利是人权的应有之义。土地征收中对当事人土地权利的侵犯即构成对其人权的侵犯。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对于农民财产权、生存权以及其他人权保障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征收制度中相关范畴界定不清、监督不力、救济无力、征收权滥用等。笔者主张通过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征收程序、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健全监督救济体制、建立和谐农村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完善与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权属以及与土地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和文化教育权。在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物权与债权、实体权与程序权等问题的争议上,制度选择的关键在于明晰土地权属。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土地是一个权利体系,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权利即土地产权,也包括心理权利和社会权利。规划城镇建设时,要充分尊重土地的自然权利,立足自然地貌实现城市个性。在征用土地时,必须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心理权利,充分保障农民长期受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要求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具有深厚的法理依据。"三权分置"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权能界限不清晰、交易关系无保障、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法律风险。应明确确权登记的效力,强化合同的规范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土地权利的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星 《理论月刊》2007,(9):163-168
目前的农村土地权利存在冲突。主要是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权利的冲突,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对策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6.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7.
李可博士新著《权利 权威与公正》以实证调研材料为分析对象,运用法社会学和法规范学的方法展开研究。该书对被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征地部门的行为进行微观分析,探寻其中的规律特征,认为当下农民土地权益难以保障的困境根源在于土地权利体系的缺失,因而应通过设立耕作权及土地权利体系完善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该种思路难免存在诸多问题。李可博士提出的"菲尔图"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经济发展权是农民平等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并平等地享有经济发展收益的权利。其主要包括农民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土地发展权以及就业发展权等权利,实践中这些权利保障严重缺失。主要原因在于二元体制障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阙失以及农民主体意识低下等。保障农民经济发展权,不仅要消除歧视,保障农民平等发展权,而且要完善农民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发展之基。同时,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发展帮助权。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在农村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蒲俊丞 《求索》2013,(12):192-194
生态环境不友好的土地权利行使是人为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土地权利行使的生态环境限制提供了社会基础。现行土地权利行使的生态环境限制立法存在分散和残缺问题.未来应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要求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为统帅、以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为基础、以用养结合制度为关键、以无害化利用制度为底线的土地权利行使生态环境限制制度体系.避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人为土地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