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技术与“诗意地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在追逐该理想的过程中,人类经常困惑于现代技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正是现代技术的无所不入使人类远离“诗意地栖居”。“诗意栖居”的实现需要人类走出对象性思维,有节制地利用现代技术,把审美维度纳入到人类的建造活动中,即不要对自然促逼太紧,而是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相似文献   

2.
草庵云起     
诗意的生活固是人生的理想,而现实的不完满,却是理想之求的驱动器;在日常平庸的烦劳中,借茶获得片刻闲适,正是诗意在某个层面上的替代。我们无法如西哲海德格尔所说, “诗意地栖居”,但至少可凭借佳茗,消解尘梦之垢。仅就此而言,哪怕庸常如我辈,没有理由不爱茶。  相似文献   

3.
一位诗人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有一位哲学家注解:诗意地栖居,才是人类永久的企盼。  相似文献   

4.
《人大建设》2012,(6):49-49
著名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的人生理想是读万誊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吴老说:“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相似文献   

5.
嘉木随风舞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09,(11):56-56
所有到过南宁的人,都不会对这座城市的树产生失忆。 那是一种铺天盖地的绿色影像,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风景中,整个城市铺排着植物的本质颜色,蓝天白云里阳光劈头盖脸地洒下来,让人的心情好得出奇。如果把南宁和海德格尔那句“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排放到一起,绝大多数南宁人会不由自主地心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诗意警察     
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作为个体生命的人 ,可以不需要诗才 ,但绝对不能缺少诗意。”又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心中水草丰美 ,尘俗中依然会诗意地栖居。”诗意 ,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与心灵、个性、尊严和人格等坚韧、灵性、浪漫的内质息息相通。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充满诗意的人 ,即便贩夫走卒、蓬门瓦灶 ,心灵深处亦闲云野鹤、青山绿水 ;反之 ,即便高官厚禄、锦衣玉食 ,也一如死水一潭、索然寡味。想起五年前的那个9月 ,只身离家北上 ,挂单到京城一所公安院校中文系的我 ,走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校园和陌生的着一色橄榄绿似乎有着同…  相似文献   

7.
王璇  李灵灵 《求索》2008,(10):194-195
由于生态恶化和设计理念混乱等影响,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和危机。有学者因此提出“诗意地栖居”的新人居环境理念,将美学纳入人居环境科学。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历经数千年,早已将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文人诗意的生活美学熔铸于一炉,本身就是“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典范。本文试图从唐诗中挖掘文人造园理想中体现的人居环境思想,作为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中寻求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焦俊霞 《求索》2008,(8):204-205
对于尧舜禅让制时期的天下为公和“病一人而利天下”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尧的“其仁如天”可以“合和万国”;“病一人而利天下”则让我们看到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本质区别;“其仁如天,合和万国”则反映了司马迁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曹诗图  韩国威 《理论月刊》2012,(6):156-158,175
"基础存在论"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超越主客分立,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在"的研究来取代对"在者"的研究,建立有根的本体论,这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哲学研究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运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诗意地栖居"的观点,对旅游的本质进行深度解读,认为"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思想精髓,是海德格尔对人的终极关怀;"诗意地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其实质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而旅游的本质则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或异地身心自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彩虹升起的地方》直面当下为人们格外关注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工业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描绘过这样的理想化图景":充满劳绩,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但是,人们是否可以真正实现"诗意"地栖居,则要看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是体能和脑能的付出,是人类伟大而且无与伦比的美善之举。因为劳动,人类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所以,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庄严地以“劳动”命名。  相似文献   

12.
银潭印象     
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聚居的侗族,是个美丽、淳朴的民族。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文化是在农耕文明土壤里生长和绽放出来的民族文化奇葩,对于现代人去寻求精神故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家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侗家人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山乡,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丝性情的基元,都深深地植根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如画的自然风光与迷人的人文环境,天然合成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令人向往。基于此,本期特选编了2篇文章,让大家一同去领略那茫茫的林海.那清亮的小溪,那神奇的红豆杉树,那极具特色的雕房,那真挚热烈缠缠绵绵的爱情,裹着浓浓的山寨风情……  相似文献   

13.
诗意地栖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啬,到空气清闲,环境幽雅、品位不俗或独具特色的场所美食、购物、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日益成为时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外出“购买和享受”景观环境,开始注重营造生机盎然的居室院落或到那些依山傍水,有较高的绿化率、园林专家参与设计的住宅小区购房置业。由此,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正渐渐“浮出水面”──“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创造》2016,(6)
正诗意的栖居,自古以来是人类对于美好家园的梦想。在工业文明狂飙突进的现代社会,在13亿中国人义无反顾走向城镇化的当下,如何留住日益奢侈的诗意?如何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破解的难题。当前我国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更加健康、宜居、公平的城市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我们调查了广州医学院152名学生,从中可见大学生的心态:一、政治上期望改革开放、追求民主参与。学生们对当前社会、学校开放改革的热点问题,都采取积极态度,反映出他们“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理想。从表一可看出:  相似文献   

16.
我们渴望绿色和诗意的栖居。今春,漫卷北方11个省、地区的强沙尘天气又一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生态破坏,气候恶化是人类发展一定要付出的代价吗?这“沙尘暴”的苦果,我们该如何吞咽!沙尘暴,以大自然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17.
我们渴望绿色和诗意的栖居。然而,今春,漫卷北方11个省市区的强沙尘天气又一次敲响警钟:生态破坏,气候恶化是人类发展一定要付出的代价吗?这“沙尘暴”的苦果,我们该如何吞咽?  相似文献   

18.
“道说”———本质的语言乃是存在之家,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进而为确立人与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崭新的基础;海氏指出,生活在“思想贫乏”时代的当代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通过“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而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把“诗意地栖居”的哲学命题引入人居环境建设的最新理念,提出了诗意、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目标、方法及措施。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与诗意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社会诗意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模式为“艺术+科学”、“生态+文态”的模式。将人居环境的生态性、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人文情怀等内容,作为衡量诗意人居环境的主要指标,从而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牟尼 《小康》2007,(8):84-84
借助对古典诗词的品味和赏析,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