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同  王丽娟 《台声》2011,(2):34-35
台北“年味”只有在台北老城区的迪化街才能“闻到”。春节期间走进这条百年老街,叫卖声,声声入耳,来来往往的顾客,大包小包在手,人挤人。街两旁各式干货、小食等年货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中,迪化街就是一幅古色斑斓的画卷,其800米长的街,足以让人饱“闻”浓浓的传统风韵中的“年味”……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今年春节前夕,我真的到了台北,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一次祖国大陆期刊展,然后又伴着绵绵的细雨,马不停蹄地参观、访问了台湾几家有名的期刊企业集团并考察了他们的发行渠道。 两岸期刊同业真情碰撞首届大陆期刊展设置在台北繁华的敦化路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9月,出差到台北,走在繁华喧闹的南京东路,看着周遭行色匆匆的人群,我想,若不是两岸交流开放,我必不会置身于此。多少年来,这一湾海峡隔绝了两岸,对大陆来说,台湾很近,却也很远,远到几代中国人彼此间都无法跨越历史的鸿沟。歌与家的故事"红红的花开满了木棉道,长长的街好像在燃烧……"是因为歌,让我想要了解台湾,那从小收藏的卡带和CD  相似文献   

4.
杨肇林 《台声》2004,(1):41-43
1 北京的初春。忽报有台湾客人到访,我接过电话,传来了浓重的乡音:“我是陈永麟,我在台北从令兄那里打听到你的住址,真找到你了!”没等我回答,他又笑着说,“不记得了吧?我们当年一起乘‘江陵号’去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李晖 《两岸关系》2008,(8):58-60
台北,北京千里之外的神秘所在 初到台北,你会感觉这里像广东小城,车子慢慢接近都会区的时候你又会感觉这里恰似广州、厦门,而伫立在台北的心脏101大楼之下时,你似乎又感觉自己身处香港或东京。“台北像一个镜头,能看见许许多多不同城市”,台湾作家白先勇说。  相似文献   

6.
曾嘉 《两岸关系》2007,(12):49-50
走,到牯岭街逛逛旧书摊有人说,在台湾,尤其是台北逛书店是一大乐事,而说到台湾书店,就不能不提牯岭街。在老台北人的记忆中,牯岭街几乎成为旧书摊的代名词。上个世纪50、60年代,牯岭街上书摊聚集,旧书飘香。而后很多书店搬到光华商场,这里曾一度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下旬,离开寒意正浓的南通,我们“江苏南通赴台工商考察团”一行8人,到台湾访问交流。在考察台湾工商界现状的每一天里,我们都感受到浓郁的乡情和亲情,一切都如宝岛和煦的阳光与融融的暖意,令我们陶醉,令我们欣喜……“叙香园”里叙乡情台北流行着一道智力测验题:台北的什么车最长?答案是塞车。考察团应台北南通同乡会之邀赴约途中,偏遇上塞车,迟到了几分钟,而同乡会的代表早在“江浙叙香园”饭店门口等候多时了。同乡会共来了5位,与考察团的团员一一互相介绍、交换名片后,又你谦我让地走进包厢,喜气洋洋地入座。同…  相似文献   

8.
见到痖弦     
数年前痖弦从台湾来信说:“你我都要保重,我们见面有期。”这语气很乐观,但我总觉得是一句梦话。到了1998年11月下旬他来信说:“我已从《联合报》退休,12月6日离开台北到温哥华居住,特向你告辞。”从未见过面,言说“告辞”,──真让人迷惘而悲哀。 痖弦50年前小小年纪离开爹娘东渡到台湾这块陌生地,50年后又继续东渡到一个更远的陌生地。先前他说的“见面有期”,渺茫了,是天边一缕消散的云。 然而,今年,即2000年5月8日,痖弦真是来到家中了。这个日子容易记住,旱了几个月,这一天忽然降雨了。甘雨遇上故知…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驻点采访的1个 月里,工作之余最多 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了。刚到台北,一位相熟的台湾朋友领我出去逛,因为了解我喜欢看书,便自作主张地把我带到了位于敦化路的诚品书店总店。 “诚品”,台湾最出名的连锁书店,24小时营业,是  相似文献   

10.
黄健 《今日广西》2008,(17):25-25
从台北的重庆南路吃饭出来,我们漫步参观了台北最为繁荣的文化一条街。参观结束之后,由台湾出版社的朋友黄先生陪同。我们驱车前往位于新竹市的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交通大学参观。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12-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于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2.
廖中武 《台声》2011,(2):65-66
我现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台湾政治问题,到台湾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行程,终于让我实现了到台湾实地体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在台期间,我先后到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台东、花莲等地,不仅为两岸妇女血溶于水的亲情所感动,而且见缝插针地了解了一些台湾农业方面的情况。据了解,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4个阶段。1945-1952年,是台  相似文献   

14.
姚小敏  武侠 《台声》2002,(3):39-40
朋友说:“了解台湾,还是到寺庙去。寺庙,藏着台湾的历史。”近日记者来到万华,走进广州街,谒访久负盛名的龙山寺。台北的万华区,古称艋甲。所谓“一府二鹿三艋甲”,说的是古时台湾三大最繁盛的商港:台南、鹿港和万华。如今,艋甲港已是历史陈迹,而依傍着商埠兴建起来的龙山寺,薪传两百余年,依然香火不绝,鼎盛更胜以前。根在闽山龙山寺管委会的张秘书,听说记者从大陆来,盛情以待,并陪同记者一路参访。古寺坐北朝南,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寺内雕刻,堪称一绝,举凡线雕、透雕、浮雕、阴雕、浅浮雕等作品,比比皆是。雕工最为…  相似文献   

15.
阎崑 《台声》1995,(11)
“安塞俩目尔来昆!”(穆斯林问候语,意为:主的慈悯在你身上)一声色兰道过,站在台北清真大寺前的我,才确信自己——一位来自祖国大陆的穆斯林记者,已来到了台湾穆斯林兄弟中间。 此次赴台采访,头绪繁多,但制定计划时,我还是执著地写下了采访台湾回教协会。理由很官样:了解台湾回教徒这  相似文献   

16.
应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的邀请,从4月26日至5月6日,我随“大陆媒体台港澳记者访问团”在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块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从台北到新竹,从台南到高雄,有一群人始终吸引着我的视线,那就是台湾的社会义务工作者——台湾称为“义工。在我们参观过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旅游区和民间机构团体中,义工的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以设在台北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为例,它的专职人员只有34人,而义工则有8O0多人。活跃在台湾社会各个领域的义工,主要由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和…  相似文献   

17.
赴台湾而不去尝尝台湾的特色小吃,可以说是太可惜了。台湾小吃堪称中国一绝,可跟四川、北京的小吃相媲美。台湾小吃不是限于一地,而是遍布全岛。北到基隆,南到高雄,凡有街市,总有小吃,星罗棋布,林林总总。小吃多在夜市中,如宜兰的六合夜市、新竹的花园夜市,等等。单是台北,就有松山区的饶河街夜市、中山区的辽宁街夜市、万  相似文献   

18.
蒋建春 《台声》2003,(12):20-22
我的祖籍地是台湾。为了赶上我家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一次隆重的全家大团圆,去年春节我和妈妈匆匆办好赴台手续,在除夕那天的清晨上路了。我们由北京乘飞机到香港后,因为办理换证的中华旅行社除夕要提前下班,所以又马不停蹄地乘公车赶去市中心把台湾发的通行证副本换成正本,换完证,我们又返回机场,候着华航除夕最后一班飞回台北的班机。“我们兄弟三人已经在桃园机场等着接你们呐!”长途电话里传来大哥激动喜悦的声音。“我们是开车从太鲁阁赶过来的……”。从台北打来的长途电话缓解了我和妈妈在香港候机转机的焦虑和不安。大哥从小被留在台湾…  相似文献   

19.
未曾想"我是歌手"火到台湾4月初,台北。一位大陆记者与朋友在餐厅里闲聊林志炫、黄绮珊,走来走去的服务生终于忍不住走过来问:"你们在谈‘我是歌手’吗?"他竟然知道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大陆记者忍不住问:"台湾看不到湖南卫视,你怎么知道《我是歌手》?""网络上看得到啊。"年轻的服务生轻描淡写地说。这一幕或可为几天之后《我是歌  相似文献   

20.
不是要难为你,也不是想自我显摆,朋友,请问台湾有什么?我的意思是,除了美丽的日月潭、阿里山,高耸人云的101大楼,小巧雅致的台北故宫,香甜可口的水果,没完没了的台风、地震,创业的台商和作秀的政客外,你脑海中的台湾还有什么?而这些,就是台湾吗?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2009年的夏天开始了赴台驻点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