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2005年第6期“特别策划”很有重庆特色。我读后的第一感受是:一个令人叫好的策划;一个令人兴奋的标题;一个令人向往的明天。因为.我们看到了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听到了发展的足音。我同意厉华的观点,“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很难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缺乏文化内涵的都市旅游很难实现持续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思辨“城市文化”这一“都市旅游的发展支撑”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渝府发[2011]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把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就我市开展2011都市旅游主题年(以下简称都市旅游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深化认识,明确都市旅游年活动总体要求都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都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的旅游方式,是发生在都市范围内商务会议、探亲访友、文化修学、观光购物以及各种游乐休闲活动的总称。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具备加快发展都市旅游的良好条件。市政府将2011年确定为都市旅游年,旨在通过主题年活动,打造一批都市旅游精品,大力提升我市旅游形象,加  相似文献   

3.
渝北地处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近年来,渝北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于“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改善生态”的战略定位,围绕“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总目标和“一区三带十基地”总布局,坚持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为路径,以龙头企业和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着力建设重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庆连续被国内知名机构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来渝旅游人数持续保持国内旅游发展前三的领先地位,但由于都市文旅产品不足,使拥有巴渝文化、移民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等各类丰富文化资源的重庆主城都市区旅游出现游客多、消费少的现象,影响了主城都市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永坚  冯明义 《长江论坛》2007,(1):24-26,31
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主要流经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等地,流域内各地单独对嘉陵江的开发,难于形成嘉陵江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导致嘉陵江主题形象长期缺位,造成对外的整体形象模糊。本文在综合考虑嘉陵江的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千里嘉陵江为载体,将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红军文化、丝绸文化、巴文化等整合为一体,提出“千里嘉陵生态游,四大古城阆中行”的嘉陵江旅游主题形象,并就营销策略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相关政策,坚持统筹规划、特色突出、市场导向、部门协作总原则,加强政府引导,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努力营造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消费的良好局面,早日将我市建成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重点任务。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景区、度假区,挖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要素齐全、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理念,努力建设独具重庆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品牌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本地企业重点培育,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经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办好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节会活动,大力推广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出一批文化旅游融合产品,鼓励区县(自治县)和景区、度假区引进团队创作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与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建设演出配套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杨波 《公民导刊》2005,(10):I0002-I0003
秋高气爽的十月,鲜花、绿树、碧草把山城装扮得更加美丽。以“城市,人、自然”为主题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将于本月12日至16日在重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沙文明 《创造》2013,(3):64-65
宁蒗县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彝族、摩梭、普米、傈僳等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地理、气候和区位条件,以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区目的地、中国乃至世界精品旅游胜地、为市场提供多元化旅游文化产品为目标,基本形成以泸沽湖区域为主,以县城和永宁集镇为后勤服务基地的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精品旅游胜地和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集散通道,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文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50万人次,门票收入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到2020年,为使全县旅游接待能力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决策心声桐乡是大企业强企业的故乡,要大干快上强投入,做大做强当先锋,为桐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进一步推进改革,破除人才引进体制和理念上的种种障碍。通过构筑人才高地,加速把桐乡打造成长三角新型工业城市、中国十大市场强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未来中国文化创意城市和休闲养生目的地。——中共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  相似文献   

10.
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是把我省建设成为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经济大省的必由途径。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1.
《重庆行政》2010,(5):113-115,F0003,F0004
湖北利川市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临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清江的发源地。奇山、丽水、异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明星城市”、“中国歌舞之乡”、“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休闲避暑地和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拉祜族聚居区联动开发采用区域联动板块发展模式,深度联合开发,即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目的地宣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开展联合开发。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统一开发拉祜族文化及文化辐射圈层;打破行政区划,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中心,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带;统一民族形象,创建民族品牌,以拉祜族生活区域深度游、体验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9,(11):6-6
一、十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及构想 十堰可开发建成武当、郧阳和房陵三大文化旅游区,各旅游区内可规划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开发前景的若干个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形成以旅游景点、产品为依托,以三大文化旅游区为载体,以武当山为龙头的“丁”字型东、南、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琼海市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大力挖掘、积极开发儒家文化资源,兴办儒家文化项目,作为沟通琼海与世界文化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把琼海市建设成国际文化旅游、文化交往的目的地和宿居地,促进琼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全面开发建设,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旅、科教兴旅,坚持政府主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健全产品体系,深度开拓旅游市场,综合发挥产业功能,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成生态旅游名省、冰雪旅游强省、东北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为把我市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实现交通、旅游的有机结合,加快全市交通、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搭建重庆旅游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2006年9月,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要求,正式更名为重庆交旅集团。一个单纯搞交通的政府类投融资企业,同时又被赋予旅游规划、招商引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职能,其方向,就是要做大、做强重庆旅游产业,交旅集团也随即进入交通、旅游并驾齐驱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怡芳 《思想战线》2003,29(6):58-61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地区都有开发文化旅游的意愿,但是由于资源利用的方法不当致使开发状况不佳。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可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密度依赖”理论和生物地理学中的“物种均衡理论”以及“竞争排斥理论”,对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部和区域间的资源整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是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积极创造开展休闲度假活动的便利条件,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推进全市五大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重庆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整合集成旅游发展要素,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内涵,加快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指导思想。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打造一批主题形象鲜明、比较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和生态环境优良的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重庆非去不可"的有力支撑,促进全市旅游业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规划先行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结构优化与项目引领相结合,主体提升与融合发展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旅游度假区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到2017年年底,基本建成全市旅游度假区体系,吸引建设投资超过300亿元,国家级、市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5家,住宿接待设施床位数不低于5万张,吸纳5万以上人员就业,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过夜旅游者500万人次以上,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不低于2天。  相似文献   

20.
“表现自己的道路” 1996年,路透社记者来到重庆采访,发现“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擦皮鞋的”——他以这句话为开头撰写了自己关于重庆的第一篇报道。而他的结论则是:“重庆不适合人类居住。”在他看来,山城重庆道路崎岖,地势起伏不平,常年被浓雾遮住阳光,加之交通和城市建设发出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整个城市让人备感烦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