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视频侦查方法实现刑事案件的侦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刑事诉讼法》明确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之一后,视频侦查被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方法开始使用,目前已经在侦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并称为侦查破案四大支撑技术.关于视频侦查的研究,各地公安机关从实践办案角度总结了许多办案经验,国内视频、影像专家对解读视频及影像技术标准有所建树等.在此基础上,本人对视频图像侦查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视频侦查技术主要是利用视频监控资料来梳理出与案件有关的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可疑车辆等信息,帮助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在视频侦查技术运用中.存在缺乏有效的设施保障及缺乏保障视频侦查技术有效运用的队伍等问题。为保障这项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合理布建视频监控摄像头,保障监控资料质量,建立专业视频监控信息收集队伍,促进技术部门提升处理视频图像的水平,强化办案人员信息导侦意识,提高他们分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的能力,推进他们利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开展其他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破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录像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条件下,信息更易于存储,通过网络更易于传输,基于数字基础的视频数据,更易于处理分析,为侦查工作挖掘有价值的元素提供了支撑.随着视频监控朝着高清化、智能化发展,公安机关在实施视频信息主导警务战略中,整合警务和社会相关资源,依托“视频侦查大平台”,以“整体化研判,集约化管理,专业化侦查”为主要手段,以“高效指挥,无缝对接,规范运作”为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公安机关在视频侦查中将采取以视频侦查为主导、多侦合成的作战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犯罪与侦查的时序关系不同,视频监控信息的侦查应用模式可以分为侦查与犯罪平行的实时监控模式、侦查发生于犯罪活动之后的视频侦查的从案到人模式、在犯罪活动发生之前就展开侦查控制活动的视频侦查的从人到案模式。实时监控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布建合理的监控点网络、素质良好的视频监看人员以及反应迅速的视频监控与警务联动机制;视频侦查的从案到人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必要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良好的视频导侦意识、丰富的视频侦查技战法、有效的视频监控“落地侦查”;视频侦查的从人到案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规范化的信息研判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视频侦查取证是侦查机关运用各种视频设备和相关技术对记录的动态图像信息进行提取、处理和分析,从中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侦查活动。实践中,视频侦查取证存在视频资料质量整体较低、应用水平不高、工作人员素质不匹配、工作机制不成熟和视频资料管理混乱等问题。要充分发挥视频监控信息的最大效能,需要把视频侦查取证与常规侦查措施相结合,运用规范的视频侦查取证操作程式。视频侦查取证规范操作程式包括器材与文书的准备、寻找和发现视频侦查信息源、及时规范提取视频资料、科学处理视频资料、查看分析视频资料以及综合运用各种技战法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犯罪问题复杂化与警力资源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视频监控系统在预防犯罪与侦查破案工作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南昌市视频侦查技术工作存在侦查民警运用视频侦查的意识不强、视频监控头的覆盖密度小,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设备老化损坏、专业技术队伍及相应技术设备缺乏等问题,因此,应当全面提高视频侦查工作意识,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设备,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全市视频监控探头,探索和建立全市视频侦查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视频监控在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频监控资料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一定区域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的公共社会安全管理图像资料.视频监控信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和丰富了侦查破案手段.当前利用视频监控侦查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完善视频监控网络的设置管理,提高对视频监控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视频监控侦查中的具体操作规程,加强对视频监控资料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在视频侦查新技术和新思维的视域下,刑事技术工作应从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深度应用理念。在宏观层面,推进刑事技术工作在视频侦查条件下的发展,需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修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为勘查技术工作向视频侦查拓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构建"四侦合一"勘查工作模式,注重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充分应用。三是加强天网工程和视频侦查数据库的基础建设。四是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引进和岗位技术比武。在微观层面,要切实打好"合成战",要配合视频侦查人员做好视频图像的获取、视频图像的侦查价值的挖掘和痕迹物证与视频图像的碰撞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视频监控和分析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侦查已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公安基础侦查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视频监控的技术和应用现状,指出当前的核心问题是视频应用效能过低,并且找出影响视频应用效能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原因:缺乏智能化的专业视频分析工具、缺乏海量视频管理和共享平台以及缺乏整合视频资源的综合侦查系统。文章提出了提高视频资源应用效能的关键技术点:提高视频分析的时效性、加强视频侦查的关联性以及规范视频图像的管理。本文还通过分析国外先进的视频分析系统研发现状,提出了当前国内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核心研究方向是视频解析技术,包括目标整体的运动轨迹研究和目标的局部"肢体语言"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安全防范的需要,视频监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视频监控给侦查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但视频资料在侦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并找到对策是当前实战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技术侦查作为一项新兴的强制侦查手段,在有效提升刑事案件侦破能力的同时,实施过程中对公民隐私权有较大的现实危害性。文章指出完善技术侦查立法规制的具体措施,明确指出建立技术侦查司法审查制度应从四方面入手,同时,指明案件当事人有效的侵权救济渠道,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职务犯罪发展的新趋势,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已是势在必行,有其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也易造成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因此应根据技术侦查措施的自身特点,在立法中明确规定适用的范围、对象、条件、司法审查等,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也加大了对犯罪的打击。在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技术侦查措施的确立、辩护制度的完善、刑事证据制度与规则的完善等方面对侦查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侦查工作人权保障要求更加严格,侦查行为要求更加规范,取证环节要求更加精细,工作过程要求更加科学。侦查部门应当从树立现代侦查法治理念,强化人权、程序、证据意识;转变传统办案模式,合理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做好案件质量审查,加强侦查自我监督;创新侦查工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的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侦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广泛运用,利用视频监控侦查破案势必成为一条全新、简捷、高效的侦查途径。但当前视频监控在建设、运用和法律规范方面仍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强警"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思维,使视频监控在侦查实践中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制的进步,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结论在侦察破案和法庭审判中的证据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实践中,多数刑事技术人员对微量物证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中对微量物证概念中的量进行了界定,结合刑事技术工作实际对微量物证的特点及分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模式,是指以犯罪嫌疑人为最初的工作对象,以人立案进行侦查的方式.目前,积极推广运用这种破案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充分运用该侦破模式则应具备以下条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刑侦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完整科学的刑侦基础业务网络系统、努力开创出依靠群众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了技术侦查一节的内容,其中第152条对技术侦查所获材料的证明效力和核实方法作了规定,该条规定确立了技术侦查所获材料的合法证据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出了一个庭外核实证据的新思路.实施技术侦查证据的庭外核实,与刑事诉讼公开质证的原则不符,应当慎用,在穷尽其它证据核实方法仍无法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当有限度地使用庭外核实程序,将其作为例外程序,并对其实施范围、程序作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尤其要注意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洗钱犯罪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和人们的个人财产遭到严重损失。2012年我国新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内容,这是我国侦查诉讼法治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公安机关、检察院侦查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提供了新的侦查方略,主要包括技术侦查、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3种特殊侦查措施,以及卧底侦查和诱惑侦查两种传统秘密侦查方式。这5种侦查措施为洗钱犯罪的侦查带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监狱秘密侦查的情报源头不畅,主要源于耳目制度设计、刑事立法与监狱警务模式的固有缺陷。监狱应以犯罪防控与侦破案件的功能价值为导向,对现有耳目制度做“狱政耳目”与“狱侦特情”的分类模式迁移,并以侦查行为与侦查措施的运行规则为依据,重构新型实用的狱侦特情制度及其原则体系,为监狱提高情报侦查效能、实现秘密侦查制度的理性回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