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如进食,既要照顾口味,又要注意营养和身体的需要当今之世,全世界一天推出的文字,一个人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于尽睹。因此,任何人读书都不可能不进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进行选择。有人建议只读古书;有人建议只  相似文献   

2.
书香中国     
《同舟共进》2021,(4):3-7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为什么读书?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兴趣,方寸之间遍览人间故事,不胜快哉;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修养,手捧书卷,心安自在,不亦乐乎;也有人觉得,读书是一项投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3.
羽戈 《同舟共进》2021,(4):14-17
【读书不二之法】俗云“文无定法”,读书亦然。选择哪种读书方法,首先取决于读书人的资质。如孔子所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生而知之,出自天赐,可望而不可即,不在谈论之列。以下如“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等——此处之“学”,权且简化为读书——依然有高下之分,有人可一心二用或多用,同时读好几本书,有人则分心乏术,只能一本一本来苦读;有人可一目十行,一日数本,有人只能一行一行来推进。要言之,聪明人有聪明人的读书法,笨人有笨人的读书法,听人传授读书经验之前,最好能确认自己究竟长于什么,短于什么。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读书受穷应当不应当羞耻?这就是没有弄明白读书的真实现象和真实意义。所谓的读书就是一种文化生活,是对文化的享受和消费。有人可以偏重这种文化生活,有人可以偏重其它文化生活,就像饮食一样,各自去寻找和享受自己的口味。我还在一家主流媒体看到煞有介事的“警惕富人不读书”,这叫啥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说,前面的路都是未知数,面临的选择更多。比如说,交朋友要选择,读书也要选择,婚姻更是要选择。正如圣经箴言所说:“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选择或说判断的智慧是生活必备的智慧。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有新  相似文献   

6.
“异读”谈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这里说的异读,就是指因书而异,区别对待,不用同样时间与精力读不同的书。  相似文献   

7.
张保振 《政策》2010,(4):59-59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8.
少数领导干部官越做越大,话却越来越不会说。他们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在于平时不读书,读书不肯动脑筋。干部要真正重视读书,爱好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如同打牌、喝酒、钓鱼一样,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被迫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生,因读书而精彩;读书,是上海市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读书活动,就是为市民开设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二年半时间的电大学习过程,我有不少体会,概括起来有如下四方面: 一、目的明确不怕羞。我在报名时,总希望给予保密。担心考不上电大,别人会笑话。后来,接到电大录取通知书后,我外出面授,曾引起了一场小风波:有人说我,“快到50岁的人了,还那么积极去读书深造,精神可贵。”也有人说:“年纪这么大还去读书,三年后拿到文凭有什么意义,真是自讨苦吃”。在有些人看来,读书是为了拿文凭,拿文凭  相似文献   

11.
熟悉周苏蔚的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做人坦诚、耿直、大度、求真;做事务实、不炫耀、不虚伪。他读书认真,每年都要选择三到四本理论专著进行研读,每年都要写出近10万字的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早在他下放林场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中国大陆一部分大、中、小学生和研究生中出现了厌读倾向,原因是什么?在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呼声中,为什么有人厌读?既然是厌读,这什么又出现了"留学热"?留学不也是学吗?不也是读书吗?看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读书是否有用.读书的巨大功用是举世皆知的.问题的症结是:读书"无钱".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不上从事  相似文献   

13.
论读书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本刊记者打电话给湖南师大唐凯麟先生,顺便问及他的在职博士生、湘潭市委副书记吕滨的学习情况。因为湘潭市委有人曾建议我们去采访他,说吕滨工作较好,读书也是典型。唐先生对其门生颇有赞赏之意,一口气介绍了近半小时。他说,在吕滨这种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中,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而吕滨不仅坚持了读书,而且读得不错。吕滨在1996年参加博士生招生考试的13人中考第4名。学校怕他基础不扎实,侥幸考取,又怕他考上后不认真学习,所以复试特别严格。研究生处处长还用英语提了几个问题。面试后老师都说他不错。最近,4位博士生…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39-39
<正>2008年春节前南方诸省遭遇五十年一遏的雪灾,国人返乡之路变得前所未有的艰难。老天有眼,当能看到芸芸众生在这块土地上为回家而身心俱疲:或为一纸车票绞尽脑汁;或困守车站苦苦等待;或陷于路途进退两难……于是,有人呼吁"为国为己,今年过年不回家",有人建议推迟放假到元宵节,有人重提提高火车票价格以减轻春运压力,诸如此类,各种提法都有。我愿意以善意来理解这些建议,但要赢得共鸣几乎没有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辞辛苦,不惜代  相似文献   

16.
理论摘要     
《思想工作》2007,(3):32-33
读书类期刊在编辑中如何体现思想文化品位冯海燕、陈莉霖在《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撰文指出,在如今报纸期刊充斥的时代,文化杂志在我们周围可以信手拈来,贯穿“文化”、标榜“文化”的期刊举不胜举。在这个文化人日益居多的时代,绝非少数几本优秀的杂志读物就能支撑起进步思想的传播空间,它需要文化品位的普及,表现于编辑过程的磨合。因此,办一本成功的读书类期刊,在编辑中如何体现思想文化品位显得尤为必要。读书类期刊凭借内容的质量流通于文化市场,读者群体的高端与之较高的购买能力为这个市场带来看似广阔而又难以把握的前景——读者需要诸如读书类杂志这样思想文化适宜的期刊,对其内容的回馈又如此直接。他们选择思想精深的,却不选择晦涩难懂的;他们选择有文化底蕴的,却不选择故作矜持的;他们认为自己应该看这样的杂志,却不希望其毫无价值。因此,读书类期刊在编辑过程中,除内容判断本身以外,还要求编辑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目标读者的充分诠释,塑造出高层次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在喧哗的尘世中,能沉下身、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人,其心境必能克服急躁、浮躁的情绪,消除焦虑、仰郁的心理,远离功名利禄。时下,一些人不愿意读书学习、不善于读书学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读书学习乏味无趣,不像迎来送往那样热闹,也不像吃喝玩乐那样快活。持这种观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选择     
我比较喜欢读书 ,不几天总要逛一趟书市 ,或到新书店转一圈。面对如林的书架和各式各样、成堆成排的新书 ,就有一种惶恐之感 ,深深感到读书太少。但静心一想 ,计算一下你的生命 ,即便不吃不睡、不干工作和家务 ,将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 ,也不及这里的万分之一。说到读书 ,重要的是对书的严格选择。别看有些书包装精美、华丽 ,翻开里面没有多少可汲取的东西 ,充其量不过是文化垃圾。这样的书读多了 ,非但不能启发心智 ,误事害人且不说 ,甚至将正常人变成书呆子。鲁迅先生就主张读者要用挑剔的眼光来进行阅读。他说 :“如果仅仅是克日速成的草稿…  相似文献   

19.
养心三方剂     
积雪草 《人大建设》2013,(12):51-5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有人养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懒得弯腰,懒得走路,因而养得白白胖胖,行动困难。有人养脑,遇到事情不思考,遇到问题不纠结,懒得读书,懒得看报,久而久之,大脑生锈,智商减半。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人本非“新潮一族“,读书之事亦非张扬之事,偏偏世事茫茫难自料,就是这原本波澜不惊的读书,近年来时有新闻可闻:如某届书展购书长龙举世罕见,某座商业城市书香盈袖,某种读书杂志订户看涨,某些报刊广结书缘等等,叫人且惊且喜。至于地方性的“读书月“、“读书周“,更是紧锣密鼓,此起彼伏,某市甚至宣布过1996年为“读书年“,使得其他城市此类举措相形见绌。于是有人提议设立固定的、统一的全国性“读书节“。人的一生,只是一段短暂的岁月。若以一生为单位,“读书年“可以算作一个节日;若以一年为单位,“读书月“也可算作一个节日;若以一月为单位,“读书周“仍可算作一个节日。问题在于读书人,能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节日吗?“读书年“可以看成是“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的有意扩充,也可理解为“读书十年“、“读书廿年“、“读书X年“的无意压缩。说是“读书年“,并不意味着先前读书的那些“年“或先前那些年的“读书“均已进入失效期,无非是提醒人们,这一年要多抽出一点时间,多付出一份精力,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