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任内最后几年力推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公共财政得到有效改革,才能缩短到达公平正义的距离。目前,在同一个城市里,农民工子弟小学资金严重短缺,教室里暖气不足;与此同时,设施配备"超标"的学校比比皆是。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天价幼儿园"、"豪华病房"、"奢华校门"事件。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一种"贵族化"倾向,也有人认为,这是公共财政分配两极分化造成的,又或许,这两个原因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那么,公共财政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让公共财政真正体现"公共"二字?为何会出现公共财政分配两极化现象?如何解决公共财政奢侈浪费和欠账并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微观察     
《乡音》2013,(11):1-1
靠什么纾解"公平焦虑"《人民日报》:只有让人们在各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情中,依靠规则而不依靠关系,依靠努力而不依赖背景,改革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今时代,"公平焦虑"已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毋庸赘言,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当前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多与公平正义有关。"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对群众"公平焦虑"的及时回应,更为继续深化改革标注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如果红利难以体现到群众切身利益上,改革如何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成果不能惠及广大群众,发展如何获得持续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公平正义"不仅是推进改革的目标,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潘在清 《新东方》2007,(12):50-54
关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20日已提出来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六次提到社会公平正义,说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公平正义?为什么要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现在是否存在着不公平正义的现象?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应当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源 《当代广西》2013,(15):22-23
还财权于民,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是公共财政题中应有之义。但蛋糕就那么大,怎样才能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如何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职能,既实现基本的民生"托底"保障,释放财政红利,又有效稳妥地推进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五个财政"中的民生财政与和谐财政,给出了答案。民生财政——加大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逻辑演进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公平正义的地位看,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演进为"兼顾效率与公平"和"更加注重公平"。从公平正义的体制性特征看,由传统计划经济的公平正义演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从公平正义的内容看,由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演进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从公平正义的范围和层次看,由较小范围、较低层次的公平正义演进为较大范围、较高层次的公平正义。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理论,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逐步演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10,(3):55-55
《中国改革报》2月8日刊发傅光明的文章认为。除了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外,公共财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反腐倡廉职能,这是由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与公开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马黎 《创造》2014,(1):64-65
正民生是什么?民生是幸福,民生是生活,民生是发展。对于老百姓来说,民生就是有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家中儿女能有学上,缺什么能及时地获得。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是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是解决蛋糕做大以后如何让更多的人分到一块蛋糕的问题。人们已经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公安管教干部,我省县级人大即将换届。大家在讨论看管的在押人员是否享有选举权的时候,有人认为凡是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就没有选举权。另有人则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只要是公民就应享有选举权。请问,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如果我们看管的在押人员享有选举权,他们如何行使这一权利? 读者刘大伟  相似文献   

9.
嫁资返还制度是古罗马法中有关婚姻关系消灭时,夫妻财产如何分配的制度。通过具体的制度构建,实现对弱势一方的周到保护,充分彰显罗马法公平正义的理念。与嫁资性质、存在基础相似的彩礼,其返还机制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备制度。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妥善解决彩礼返还纠纷,充分发挥彩礼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我国法律应借鉴罗马"嫁资返还制度",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引入优先权为彩礼返还的保证机制,完善我国"彩礼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这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有人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执行难难于攀蜀道"。在2016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要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福建在推进执行难问题上取得了那些成效?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9月28日至29日,省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为人处事的能力,也是情商高低的表现。善于处事的人,在社会上和单位里深受大家欢迎,工作开展顺利,事业发展通达,处处有人相助。善于处世,并非就是拍马溜须,处处讨好别人。那么,如何处世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处世之道。笔者认为,为人处事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熙瑞 《人民论坛》2011,(10):234-235
对于三公消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到底能否解决,又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把"三公"消费问题纳入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使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这将会使"三公"消费中的"公共性"得到切实彰显,从而取得解决这一问题的不竭动力源泉,可以说是解决"三公"消费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曲涛 《创造》2010,(4):100-100
分配制度如何调整才能"分好蛋糕"呢?无疑,要想"分好蛋糕",只有祭出公平正义之刀。  相似文献   

14.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开始阶段,出现了哄抬物价、抢购、从众等等轻度的心理恐慌.应该如何看待恐慌的出现,如何看待这种恐慌呢?我认为,这既不能归因为群众集体心理的"无知"或非理性,也不能归因为党和政府驾驭突发性复杂局面的能力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5.
功过高尔夫?     
作为一项时尚的运动,高尔夫,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争议。有人说这是一项高雅的运动,也有人说这是"绿色鸦片";有人说这是非常好的社交工具,也有人说这是腐败的重灾区;有人说高尔夫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也有人说高尔夫占用大量耕地;有人说高尔夫的环境太优美了,也有人说高尔夫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高尔夫?真实的高尔夫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张瀮元 《传承》2011,(2):85-87
最近,赵作海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11年的牢狱之灾,65万的国家赔偿,数字是苍白无力的,数字背后的事实却是引人深思的。刑讯逼供、骗供诱供、非法证据……这一切"毒树之果"从源头污染了司法程序。面对"砍树弃果"和"砍树食果"两种争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亡者归来"?如何进行取舍从而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如何真正做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从赵作海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司法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法律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心中法治的天平。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还要不要提倡奉献精神?有人认为:现在是搞按劳分配,讲等价交换,奉献精神不合时宜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本文就此作一分析。一、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和奉献精神并存的必然性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要以人们提供的劳动量作  相似文献   

18.
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性别预算实践已经历了三十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理论框架。至今,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形成了具有多样性的驱动机制、实践主体以及发展特征。国际社会广泛的性别预算实践,不仅是分析公共财政预算对社会性别不同影响的有效工具,也是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并将性别意识主流融入主流政策,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五章三国卫温将军大闹台湾记1900年前《三国志?吴主传》里有关卫温到夷洲的一段文字引起台湾学界的轩然大波。有人说东吴卫温、诸葛直根本没来过台湾。有人说隋朝陈稜没来过台湾。有人说郑成功、清朝、国民政府都是外来的。所以,台湾就像一颗形似番薯的巨大外太空陨石,1945年无声无息地落在中国大陆福建外海的太平洋上,于是这世上出现了一座岛被称为"台湾",台湾开始有了历史。  相似文献   

20.
审计是政府对其组成部门及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查的一种经济监督方式。针对"审计风暴"频频刮起之后出现的"屡审屡犯"、"犯而不纠"的现实。"纳税人"将目光转向人大,"让审计部门隶属于人大"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目前在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已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再去设立审计机关不合适。那么,如何建立高效率的现代国家审计体制,才能解决中国"审计风暴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