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官场"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官场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弱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转型人格,是现代生活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小康》2011,(9):101
《拍手笑沙鸥》王跃文江苏文艺出版社定价:32.00元作为"官场小说第一人",王跃文写起散文杂论,很多题目还是与官场有关。该书有典型的王式幽默,解读社会现实、官场生态,妙说  相似文献   

3.
干部任用中的"圈子文化"消解选人用人制度权威,助长官场"逆淘汰"之风气,滋生各种官场腐败现象,增加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必须铲除干部任用中"圈子文化"的土壤,堵塞其通道,摧毁其市场,维护干部任用的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水之深浅,搞明游戏规则,将大脑调整到"官场时刻",让自己迅速完成"官场化",在"混官场"时做到游刃有余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其中的缘由在于官场惯例的历史由来已久。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  相似文献   

5.
治理"塌方式"贪腐,需处理好以下关系:注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惩处"质变",更要阻断"量变";注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惩处腐败分子,也要净化社会环境;注意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既要依法惩腐,又要以德防腐;注意市场与"官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防止"官场"市场化;注意反腐的理论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关系,既要追求理论目标,也要正视阶段性实际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随着已退休两年的广东茂名市原政协主席冯立梅被调查,标志着沉寂两年的"茂名官场腐败窝案"重启调查。据报道,2009年至2012年,以两任茂名市委书记落马为标志的官场贪腐窝案发生后,茂名官场几近瘫痪。为"保持茂名稳定",当时相关部门采取了"办案"和"挽救"并举的做法,大批涉案官员被"高举轻放"处理,维持原职。窝案在沉寂两年后重启调查,"秋后算账"引发社会"地震式"舆论振动,这既彰显出中央反腐的决心,民众对此更是高度关注。据报道,当年茂名窝案直接牵涉县处级及以上官  相似文献   

7.
黄三平  许宪国 《求索》2012,(8):154-155,141
汤显祖"临川四梦"蕴含了深厚的讽世意识,讽世内容大致可分为官场社会、时事政治、礼教和人性三个方面。讽世意识贯穿于"临川四梦"始终,"临川四梦"的讽刺是多指向的,讽刺最多的是仕宦人生和官场。"四梦"之讽世既是汤显祖所历所感与思想的表述,亦是时代革弊的强力表达。  相似文献   

8.
治理官场"大忽悠",最为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纪、政纪、法纪等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官场"忽悠"行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以保证治理官场"忽悠"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官场"忽悠"现象顽固且表现多样,危害极大。党性丧失或薄弱是官场"忽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破解官场"忽悠"现象,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关键在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0.
官场"大忽悠"的不正之风,根源于扭曲的用人导向、扭曲的官场价值取向以及扭曲的政绩观。要根治官场"大忽悠",需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养官员的耻感文化,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官场"大忽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风气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上级、同级或下级,还是干部身边的亲友、商人和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存有逢迎的态度,最终导致官场"忽悠"成为一种传染病。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古代官场虽然有规矩和准则,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混迹于官场的投机分子随机应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不讲人格,不讲底线,追求利益最大化。有谄媚奉承型、投机钻营型、"小忠小惠"型、卖身投靠型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14.
"忽悠"是指利用种种办法让别人相信甚至盲从。官场"忽悠"既有"忽悠"群众的、"忽悠"媒体的,也有"忽悠"上下级的。当前我国官场最常见的"忽悠"方式是"数字忽悠",最常见的"忽悠"途径是"会议忽悠"。"为政贵在行",正风肃纪、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是治理官场"忽悠"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官二代”现象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当官二代的成长,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的官场体制或官场形态的时候,它才会触及社会最敏感的政治神经,并饱受舆论的指责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场上流行"打招呼"现象。官场上打招呼,往往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即夹带自已的"私货",隐蔽地甚至赤裸裸地把信息传送给特定的人物对象。对方一般是心领神会,或不敢阻碍,因此更有话语价值,比"红头文件"更有效果。官场上"打招呼"无禁区, 不但可以对下级,也可以对所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信息传导已进入加速运动和加速散布的新时代,新闻舆论影响和干预现实社会的速度之快、能力之强、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难以想象。"舆论为王"、"网络为王"的时代趋势正在不断搅动官场生态  相似文献   

18.
辛其马 《创造》2014,(12):80-81
正在理想信仰普遍缺失和社会公信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必须树立法治的权威。一段时间以来,一向被外界视为高高在上的官场地震不断,今儿此人忽地被"带离",明儿说不准还在看别人笑话的彼人也"告别"了领导岗位,而某某某可能就是后天保不准遭遇"双规"的——你说这是怎么了?一个个心惊胆战犹如丧家之犬,官场从来都是最平稳安身之处,这些人怎么就突然没有"安全感"了呢?于是,随着一个个像模像样的官大人被缉拿,"官不聊生"之说也泛起。  相似文献   

19.
官场"忽悠"的实际情形千变万化、举不胜举,只重形式、热衷口号、走过场不求实效等官场"忽悠"形式,无不表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倾向,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并率先垂范的文风改革举措,针对的是盛行于官场的一种文风积弊,即被空话、套话、假话污染了的官场风气。文风改革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求真务实之风上扬,官场文风、政治风气、社会风气均为之一新。但端正官场文风非一日之功,改革文风亦非一时之举,从根本上讲,必须把官场文风置于民主、法治和社会监督的制度约束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