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对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继承与创新,应以党的十六大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考察和认识。十六大前的改革开放阶段,党在继承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十六大后的改革开放新阶段,党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基础上,创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和生命力的比较,首先不是作为理论问题,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实运动,摆在人们面前的。中国人民信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了在其他社会制度下不曾有也不会有的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人民的解放和光明的前途。但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有人主张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此,这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都牵涉到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若干粗浅的、提纲式的意见,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含义 1.从社会主义优越性概念的内涵来理解,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社会制度远为先进的独具的本性。  相似文献   

4.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王克斌富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概括和向往,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消灭人剥削人,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让人们都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崇高理想。历...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世界,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都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并且会得出各不相向的结论。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就是把我们国家的某些落后面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二是指共产主义运动,三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是指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根据马克思的科学划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即通常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百多年英勇战斗,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欧、亚一系列国家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得到完全实现,还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在全世界的完全胜利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可以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宣传教育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关于社会制度的本质的比较性概念首先,社会主义优越性是相对的比较性的概念。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兴起的新型社会。顾名思义,社会主义优越性特指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因而自然更优于封建主义。所以,讲社会主义优越性,虽然可以同封建主义作对比,但主要的应同资本主义比,不可以颠倒了这个主次关系。其次,社会主义优越性指的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优于资本主义的长处,是从两种社会制度的特征的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是理论上的抽象。它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具体国家之间的比较是有区别的。后者,不仅比较了两种制度的优劣,而且包括了两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还要在世界上存活相当长时间的社会制度,做为一种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社会制度,刚刚有三百年的历史,而且从现实看,它正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存在着,并表现了未竭的生机。但资本主义毕竟是一个远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它最终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百家论萃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所谓转型性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常规性社会发展而言。从一般意义上说,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社会制度转型,即由于社会制度内部蕴含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化,一种新质的社会制度代替旧质的社会制度。另一种是社会结构转型,即在坚持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具体制度、体制和运作机制的自我更新。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显然具有社会结构转型的性质,这种结构转型性发展,将贯穿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转型性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路平 《人民论坛》2013,(7):160-161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制度的变迁过程。这一从新民主主义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及其对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启示,值得我们去深究和探讨。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这场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制度萧斌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制度的变化,是古往今来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当今之世,尽管社会科学的门类越分越细,学科领域越划越窄,但从总体上观察都还是聚焦于研究社会制度的。只是人们从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现实选择出发,在社会制度的不同表现层面上、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的世纪,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又遭受严重挫折的世纪。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人们无不感到,社会主义运动由最初的涓涓细流而逐渐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滚滚洪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指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三是指思想,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做论证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  相似文献   

14.
和平共处研究中的几个热区刘从德随着苏联及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不仅众多的现实问题成了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而且许多理论问题也成了他们的研究热区,这其中既包括对历史的总结研究,又包括对理论问题的再探索。关于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国家——...  相似文献   

15.
吴健、赵忠秀同志在贵刊1989年第2期发表的《略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若干问题》一文,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之间关系中一些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读后颇受教益。但是,作者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二者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继承与借鉴关系”,令人难以苟同,有进行商榷的必要。历史表明,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尽管与它先前旧的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但都  相似文献   

16.
张冬燚 《前沿》2002,(4):61-63
内地法律是指当代中国主体的现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而香港法律指 1 997年 7月 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 ,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这两种法律制度的主要差别 ,就其根源而论 ,可简单归结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别 ,内地是社会主义制度 ,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法律。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 ,大体上是以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法律。其二是在法律传统上的不同 ,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因而 ,香港法律属于普通法法系。而内地的法律 ,在技术形式方面 ,与民法法系相类似 ,因而在传统…  相似文献   

17.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强调,要为青年人创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环境,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李铁映说,在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大社会制度都经历了重大改革,尽管性质不同,程度各异。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个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 李铁映强调…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理论研究专家陈雪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问题,一是为完成今后历史任务的需要.二是统一全党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有人常常这样发问:“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吗?为什么还要改革?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合义,特别是要弄清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的作者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往往把它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这种认识欠妥。一,它不能回答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是什么,这等于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就是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制度;二,它抹煞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制度,并不一定能够发挥出优越性;三、它会带来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导致人们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由,不顾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一味地追求一大二公,而忽视社会主义应有的效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它原因使得社会主义优  相似文献   

20.
周桂芹 《人民论坛》2013,(10):187-189
文章认为我们可以在社会制度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在生产力发展中却不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需扎实积累和推进.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特别强调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