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艾伯特·奥·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著有《经济发展战略》(1958)、《呼吁、退出与忠诚》(1970)、《不拘一格: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及其他》(1981)、《改变内涵:私人利益与社会活动》(1982)等。《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是其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一部著作,初版于1976年,再版于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马克思是否使用过名词资本主义的四种观点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理论界就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概念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中的所谓资本主义概念,特指名词资本主义(Kapitalismus),而不包括形容词资本主义的(kapitalistisch)的情况。关于这一问题,大致有四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4.
监视资本主义是大数据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社会景观,其兴起的直接动因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根本动因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数据监视延续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在新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比以往更加隐蔽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大数据时代资本操纵和控制社会的主要机制.基于资本的贪婪本性和生产规律,监视资本主义内含集中的基因,并不可避免地朝着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可能解决监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仍然适用于对监视资本主义前景的判断,即监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必然是暂时的,必然为真正契合大数据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据社会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康德拉季耶夫是苏联早期的经济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临时政府活动家--苏维埃学者--斯大林时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牺牲者的曲折道路.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势相互交替的规律,50-60年为一个大周期.由此,国际经济学界称康德拉季耶夫为长波理论的创建者,并把长波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的周期理论大大推动了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从宏观上揭示世界经济增长波动的大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统一党内思想,顺利展开国内经济建设,列宁在《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中,对左派共产主义者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上的观点和策略原则进一步展开了批评,阐述了学习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Rethinking Marxism)2012年第2期(第24卷)刊登了一组名为"资本主义的大众心理学"的专题文章。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道德哲学家菲利普·科泽尔(Philip Kozel)在题为《心灵转型与激进主体性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导论》的导读文章中介绍了艾伦·韦纳曼(Alan Weinerman)、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思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欧大行其道,它的一些政策主张甚至为其他不同政党接受,包括拉尔夫.达伦多夫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把20世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纪"。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以福特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后福特制逐步取代福特制,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欧开始江河日下,这是经历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打击之后,新自由主义仍然强势、社会民主主义不见复苏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民主主义已经走到尽头,后福特制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使矛盾更加激化了。  相似文献   

13.
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拉季耶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及统计学家,享誉世界的"长波理论之父"。他在20世纪初期运用历史、经济理论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达14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统计数列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材料的整体把握,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的理论假设,将人们的视野引导到更广阔的层面,为进行长期经济预测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研究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论观点,准确判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世界性经济衰退和危机尽早作出预报,及早进行事先防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幽灵的继承者,它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的大敌,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癌变,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自然界和人类都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推翻资本主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社会主义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一个政党,它属于左翼,但又经常在批判左翼。生态社会主义区别于环境保护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中心。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按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0):21-21
@金融家微博:吴敬琏:中国社会有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端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象"为由,主张回到集权国家和普遍贫穷经济政策的老路上去;另一端则以"保卫改革成果"为口实,主张为少数人弄权发财大开方便之门,实际上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这两种极端很可能最终殊途同归,通向最坏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0):21
@金融家微博:吴敬琏:中国社会有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端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象"为由,主张回到集权国家和普遍贫穷经济政策的老路上去;另一端则以"保卫改革成果"为口实,主张为少数人弄权发财大开方便之门,实际上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这两种极端很可能最终殊途同归,通向最坏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2010,(1):62-63
11月19日,世界左派政党大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来自全球52个左派政党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会议闭幕式上提议遵循1938年成立于巴黎的第四国际的路线,成立第五国际,“应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伯特尔·奥尔曼现任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撰写和编辑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著作,主要有<异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理论>(1971)、<社会的和性别的革命>(1979)、<辩证法研究>(1993)、<左派学院--美国大学校园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合编,三卷本,1982、1984、1986)、<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者之间的争论>(编辑,1998).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发明了一种游戏棋--"阶级斗争",并注册了专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时代是公司俘获国家和通往"后民主制度"的时代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自2007年国际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和各国对全球金融的救助会预示着民主政治重新获得超过自由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吗?2007—2009年"大衰退"仍然可能演变成21世纪的"大萧条",现在分析它的后果还为时尚早。然而,当前的危机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和民主的本质的根本问题。官僚国家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的聚合主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