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源于小说的洛丽塔,近年被应用于服饰领域,作为青年服饰文化的一股潮流,成为广东、上海等地一道新的风景线。洛丽塔服饰风格的兴起,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同时具有独特的亚文化内容.它传达出着装者的内心感受.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网络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网络文化打破了传兢文化意义的框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对青年亚文化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及如何运用网络文化载体,推进青年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暴力、享乐、网络虚幻亚文化等对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减少不良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冲击的措施:一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群体实行“个案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体性》是刘勰专论文章风格的篇章,篇中将文章风格划分为八种,并指出每种风格的特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体性》篇文字,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它明确了文章风格讨论的前提是作家的性灵文字,指出了作家个性对文章风格的决定作用。但是刘勰所界定的文章八体并不能涵盖所有文章的风格类别,它们只是文章的风格倾向与大致的类别而已;作家个性中蕴涵的人格因素对文学风格的重大影响无疑赋予了《体性》篇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主流司法文化相对应存在一种司法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态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西按照其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为达到正当或非正当的目的,采用越轨和违法方式从事违反司法理念和原则的行为。司法亚文化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之分。其正向功能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的必要补充;心理调适;增强群体内部凝聚力等。  相似文献   

7.
文化因素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警察亚文化因素、社会对警察的刻板印象、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等。文化因素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突出体现在文化的差异性:警察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等等均可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引发冲突。合理利用文化因素,解决警民关系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实现警民关系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警察文化体系建设、配备专职的文化沟通人员、提升警察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PUA亚文化深受青年大众追捧,由此产生的恶性事件以及违法犯罪屡见不鲜。PUA亚文化在与我国主文化的冲突过程中已经由一种良性文化演变成犯罪亚文化。这种犯罪亚文化具备叛逆性、联结性和畸异性等特征,并会产生反社会危害、反分化危害以及反规范危害,故必须加以防范。PUA犯罪亚文化的形成机理是:外部文化冲突中不良文化的泛滥与基础教育的不足为其形成营造了条件;内部文化冲突中犯罪人的选择偏差与被害人的选择失衡为其形成提供了动能;社会监管与法律制度等规范真空也为其形成提供了便利。为遏阻PUA犯罪亚文化蔓延,必须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增进对心理障碍亚群体的疏导和治疗。同时,也要强化对PUA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惩PUA恶性事件和违法犯罪活动,以降低其对青少年群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主流文化之外还有“亚文化”,主要包括教室文化、课桌文化、垃圾文化、寝室文化等亚文化形态,这些亚文化流露出了部分大学生消极颓废情绪,透露出了部分大学生的焦虑,但是更多地反映了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意气风发的一面,对其锻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的人文素质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只要学校能够正确引导,合理利用这些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者简介:程远,西安政治学院军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思想文化与先秦军事历史、军事思想。出版著作3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著作、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作:《先秦战争观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公安队伍来说警察文化的研究对于队伍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欧美警察亚文化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思考其我国公安队伍建设的启示,为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如何面对警察亚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亚文化在物质形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物质形式层面,“唯新”逐渐成为理念;价值观层面,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行为方式上,逆反心理及自我表现欲增强;在组织形式方面,非正式组织快速发展。面对着这样一些新的特点,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青年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引导流行文化健康发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努力促进青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类学家A·W·林德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非主导文化体系中的“亚文化”,而作为亚文化中存在的不良亚文化,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良亚文化的“极端”面更容易折射在青少年的头脑之中,并直接影响他们的主流文化观的形成。这是由于青少年生理特点、社会实践等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文化除具有主流文化的功能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有的功能。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是犯罪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最直接地表现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和作用上。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功能的分析,为我们从文化视角来研究、预防、控制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亚文化是我国网络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网络文化生态的健康与否。以“表情包文化”“丧文化”“饭圈文化”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泛娱乐化、价值虚无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不良倾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加强网络亚文化景观不良倾向治理,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二是多主体协同,打造网络亚文化治理共同体,形成治理合力;三是手段革新,从冲突管理到协调治理,实现文化破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背景下,警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不仅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拥有符合其自身价值追求的亚文化,警察亚文化在警察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亚文化负功能的影响,警察组织中也普遍存在着偏离主流文化的异态现象。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我们势必通过对警察亚文化所引起的异态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中共济宁市九届三次全委会决定,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济宁市基本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组群结构大城市,并对如何建设文化大市提出了基本要求。2001年召开的济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又提出了“十五”期间建设文化旅游大市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制定了《济宁市建设文化大市纲要》,并着手实施。这是济宁市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文化铸造城市之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济宁建设成为既有古老文明又具有时代风采的文化大市的明智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中,布尔迪厄区分出了三个等级层次的文化趣味(生活风格):合法趣味、“中产阶级”趣味和民众趣味;进而,通过将“趣味”(生活风格)与“习性”关联,凸显了“文化趣味”在标识和维护身份等级及其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性,而一些美国学者在布尔迪厄著作的激发下所做的研究则质疑了这种重要性。在看待不同的文化趣味、生活风格时,欧洲人更倾向于从等级高低的角度来评判,而美国佬则相对更强调类型上差异;这种审视视角的差异,根源于欧美不同的历史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性差异。看待文化趣味、生活风格的不同视角,关联着社会尊敬的不同形态:越是倾向于从等级高低的角度来审视,则越会形成“不平等社会”式的尊敬形态,而越是倾向于从多样性、类型化的角度来看待,则越有可能形成“平等主义”的尊敬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姜异康书记做了题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我们应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在认真分析研究目前山东省基层党建方面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新精神、新要求,分析情况,找出差距,努力推进我省基层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