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已经写入《国民经济“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目标纲要》。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发展目标,纳入到了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同时表明,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民义务,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在快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规定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一、由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基础教育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提出由“应试教…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晶 《前沿》1996,(12)
深化教育改革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也就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卢、,本文将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条件,特别是转变过程中教育的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实施六年了,但对义务教育的研究和改革还很不够。整个义务教育,除了在办学体制上有所突破之外,基本上还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运行,脱离社会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相当严重。端正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思想,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是义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与任务。 为什么要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应试教育的产生、特点与危害。 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是在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齐  相似文献   

5.
曾梅 《北京观察》1999,(4):8-10
素质教育不等于不念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那么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以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为目标,以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6.
赵红梅 《前沿》2008,(4):95-96
艺术教育按着素质教育思想要求,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地位不能正确的定位;二是艺术教育的功能被扭曲和异化,不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艺术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影响下,艺术教育的过程目标取向,教学方式和策略分析提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论支撑。改革艺术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正确的定位艺术教育课程地位;二是转变观念;三是实行教学的目标、方式等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管理制度的重建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大转折的有益探索———《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评介唐凯麟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指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础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小学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武汉市一元路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实施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又着眼于未来社会需要的主体教育,收效显著。其基本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点,  相似文献   

9.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学校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主渠道。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呢?它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差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两者的区别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只有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在实施中采取正确的做法。对此,我有三点体会: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实质;二是健康地引导教育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三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提高适应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素质。为此,建议从教育功能出发,全面而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这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础。一、教育的文化功能及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众所周知,当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首先都和两个数字相联系:一是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二是文盲率。由此可见,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换言之,教育可保证人类延续并促进人类发展;教育可继承、弘扬人类文化遗产并调节文化适应性。针对教育的文化功能,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向素质教育转轨,早已不是词语概念的问题,而是一个燃眉的现实问题。它作为一种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体现着时代的特征,也符合世界文化的整体走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指导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伴随新时代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能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而提高民族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于农村。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只有农村真正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全国普及。而要在农村真正开展素质教育,进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要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深刻转变。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运转,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创造力受抑。高分低能、高学历低素质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试,但它的着眼点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所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智力素质、思维素质、审美素质等;所谓能力,包括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协调能力等。经过素质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将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成为现代化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呼声愈来愈高,实施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也报道了不少先进典型。但是就总体而言,实施素质教育还要走很长的路。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形成有其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应试教育”这列快车在社会、家庭、陈旧的教育思想和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合力作用下,仍具有历史的~惯性”。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正确地认识素质教…  相似文献   

15.
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二十一世纪,是目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具有良好道德和较高科技文化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向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加强高师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人类社会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正逐步进  相似文献   

16.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素质教育●黄义彪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而“应试教育”又特指现在以升学考试、尤其是高考升学考试为特定目标的教育行为。这种以考试目标为转移的事实上的教育结构,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重视了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求知欲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应试教育模式必须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异杨静波1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而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功能,认为教育的职能首先是创造发展条件,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具有适应社会的品质和特性。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是选拨功能,教育的结果虽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祝继安 《重庆行政》2008,(3):107-109
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的模式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指明  相似文献   

20.
自中央提出“基础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以来,素质教育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方兴未艾,一股时代性的教育浪潮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 法乃至教育体制。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远没有终结,许多人至今仍把素质教育看 成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没有从根本上作出选择。因此,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阐明素 质教育的深远意义,无疑有助于素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早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题词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它 包含下面两层涵义:其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