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曾东 《长白学刊》2008,(5):27-30
马克思哲学建立在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基础上。与现当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不同,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既有“断裂”的一面,又有“连续性”的方面。传统哲学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乌托邦精神的影响,二是浪漫主义精神与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影响,三是启蒙运动与启蒙精神的影响,四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区别于现当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的激进否定态度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保守”和“激进”之间保持一种辩证的平衡,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思想的张力,这是马克思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提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可以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哲学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使然,这种对话存有一个个谜点:作为对话的主体,“我”与“你”究竟是谁?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产生的两大哲学系统,在不同的思维路径上走过一百多年后的当代,其对话的方式和对象是否具有共同点?进行哲学的对话,厘清对话的方法方是根本。由此,哲学对话,要保持对话的“自我”主体性;要有对话的具体性;有自觉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4.
白刚 《长白学刊》2002,(1):44-49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的何种形态能更好地体现和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的“形态之争”,逐渐过渡到近些年形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而这些争论和走向的背后,实际上又蕴涵了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发掘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孙民 《求索》2010,(1):98-100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缺乏沟通与对话,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切关注。承认和反思存在的问题,是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和中国现实发展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在历史思想资源逻辑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上,后者不是前者逻辑的自然延伸,反而是后者的出现激活了前者。因此,以传统哲学阐释和谐社会理论,容易消解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性价值。和谐社会理论对唯物史观、辩证法、价值哲学等的时代性进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哲学应该从现实实践中寻求出场路径,应在中国实践基础上强化自主意识并形成自己的哲学“语言”,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互动中展开哲学功能,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对当代条件下哲学发展提供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军事哲学的学科定位、理论体系及"问题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军事领域的哲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军事哲学,在学科定位上具有哲学与军事学双重属性.当代军事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当彰显以问题为中心、以"历史哲学"为方法论原则和以提高军事思维能力为主旨的意识.只有将当代军事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问题域",才能实现军事哲学的价值功能,推动军事哲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自我追问,即对“哲学究竟是什么?”的追问,是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哲学的自我追问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这种追问将引导我们走进哲学理论的核心,去理解哲学、把握哲学的理论本性;另一方面,这种追问又迫使我们立足哲学当代发展的前沿,展望哲学未来发展的趋向,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自中国哲学学科建立时起就形成了中国哲学需于经学中求的传统思维定势,并且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并采用了这种观点。这种定位是奠基在上世纪初对“什么是哲学”和“什么是中国哲学”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西方的学科分类标准对其亦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对“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合法性”等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对经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先前的这种定位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12.
吴咏梅  唐琳 《理论月刊》2003,1(11):43-44
本文以马克思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为立足点,讨论了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昕  顾洪英 《前沿》2008,(9):57-59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因应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就理论内涵而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价值、方式与目标,这四个方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体现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4.
黄浩 《前沿》2011,(11):74-77
对于马克思哲学,从不同视角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论文对学界的“哲学的转向”“哲学的终结”和“哲学的革命”三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澄清了三种不同视角“看”马克思哲学各自的边界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张铁梅 《前沿》2007,(6):17-19
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哲学理论的建构是不能分开的。李瑞环同志说过“学哲学用哲学”,从大的范围看就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实现他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用它来指导中国当代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理论出发,在回顾哲学界突出实践观点和关注当代实践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当代实践就是当代人生,集中考察一下哲学界确立人的地位的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李兵 《思想战线》2002,28(4):6-8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二元格局。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对此 ,既要充分估计其积极意义 ,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 ,应当在保持“讲坛哲学”和“论坛哲学”“必要的张力”的同时 ,努力寻求二者在发展上的平衡 ,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8.
哲学转向与哲学范畴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畴的发展变迁与一定时代的哲学观密切相关 ,它映射着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的变革历程。哲学的本体论时期的核心范畴是“本体”、“本源”、“始基”,“认识论转向”导致了认识范畴的突显 ,“语言学转向”则强化了范畴的语言分析 ,“价值论转向”突出了人与价值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范畴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石 ,使全部哲学和哲学范畴都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苏淼 《前沿》2012,(9):52-54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从当代科学技术中采撷其精华,汲取其营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哲学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课题。广谱哲学之所以值得研究,就在于它在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以一种新的方式,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选择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或视点是多式多样的。从不同的哲学派别、体系、时期出发,人们的选择必定不同。从不同层面上看哲学基本问题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