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让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表明,在当前改革开放进人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领域改革的核心取向是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要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是重要保障,调整社会结构是重要依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谭文胜 《学习月刊》2012,(24):97-97
2011年7月1日.湖北省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利川市被纳入全省第三批试点县市。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社会保障功能,切实保障这一政策落地入户惠民.利川市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人社工作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会.全面依靠市、乡镇、村居委会,做到层层有制度、有任务、有队伍、有保障,整体推进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丽 《世纪桥》2014,(6):81-82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只有通过推进政社分开,切实保障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会组织空间;创新管理理念,增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政治互信;增强社会组织内生活力等几个举措才能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明确农民在权力机关的政治平等权。  相似文献   

5.
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公安工作,必须紧紧扭住保障和服务民生这根主线,切实为民生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解决影响民生发展的突出治安问题和执法公正问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无间隙的服务,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到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上来。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3):8-9
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责、主动作为,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军  王广军 《奋斗》2007,(1):17-18
完善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只有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安定有序;面对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才能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面对公共需求的急剧增长,只有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面对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只有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才能有效引导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扩大社会共识。然而,如何才能做好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于欣洋 《奋斗》2007,(7):12-13
在我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列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低层次的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由临时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社会保障转型的重要步骤,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我省自1998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横》2013,(3):F0003-F0003
几年来,法库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履行职责,努力改进司法作风。切实提高审判质量,为法库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朱立范 《唯实》2007,(5):87-88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1.
正和谐社会是秩序良好的社会,它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无序化和无序状态。实现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只有把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纳入法治的调整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切实的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正观具有"目标价值",而罗尔斯的"分配的正义"和诺奇克的"持有的正义"理论具有"工具价值","工具价值"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目标价值"所用。以社会公正为视阈,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不能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实行符合社会公正的、以"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使得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既能"化地"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又能"化人"实现农民身份转型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调整与完善经济政策,更需要建立健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倡导通过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处在全球化与转型期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各级政府要树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在保障和完善民生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并重视社会政策的效果评估以及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法治原则的要义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外特权。按法治原则进行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应当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二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培育社会组织,构建公民社会;三是加快社会法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袁雷 《实事求是》2013,(5):54-57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理想和题中之义,其内涵包括人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社会建设中,要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下要求和途径:在现实要求方面,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和切实保障人的权利;在基本途径方面,必须坚持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统一、坚持物种提升和社会提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1,(3):60-63
关键词:民生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陆学艺认为,这一概括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各种利益矛盾仍然突出,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需要着重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问题、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实行司法与行政之间良性互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被拆迁户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李海 《实事求是》2012,(2):113-F0003
民生连着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是“两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要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民生问题主要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其中,住房问题格外受到关注。真正使房价合理回归到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政府任重而道远,必须持续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  相似文献   

20.
吴金亮 《实践》2009,(8):22-23
全区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完善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障和服务需求,切实履行好民政部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保障民利的基本职责,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