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经济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我国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为推进村民自治的稳步健康发展,必须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2.
曹茂 《思想战线》2004,30(3):14-17
20世纪末,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而云南是全国最后一个推行村民自治的省份。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对于维护农村社区治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村民自治工作在云南来说还是新事物,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还需积极创造民主的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 ,有利于加强村委会建设 ,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4.
农村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民自治则是农村民主建设的最有效形式。文章阐析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了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培育是落实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主经营,而且还应当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为能够依法独立地行使民主权利,运用民主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指导农村村民自治中应当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促进农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自我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基于村民自治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水  谭琪 《理论月刊》2010,(3):169-171
当代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有了制度化的平台。村民自治也为各种乡村力量利益间的博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化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农民利益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出来,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分析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研究完善村民自治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对策,从而探寻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选举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将我国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农民依托村民自治选举法自主选择管理自己事务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与权利。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我国有12亿多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上海虽是特大型的国际性大都市,城市规模大,农村范围小,但目前仍有村民委员会2800余个。为保障本市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本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9月22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相似文献   

9.
黎莲芬 《理论月刊》2010,(2):168-170
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的村民自治是我国村民自治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经验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由合寨村开启的中国村民自治,是在争论中艰难前行发展的。实践第一和着眼未来是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两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发展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确立为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望通过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0.
张教和 《人民论坛》2011,(12):68-69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村民自治权利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 ,从而唤醒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 ,推动了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由于地方基层政府行政权的扩张 ,使得农民的政治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涉和破坏 ,因此加强村民自治权利的法律救济是保障村民自治权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一、村民自治权利受侵害的主要表现(一 )乱收费、乱摊派。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农村的各项收费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 5 % ,但实际上农民除了正常纳税外 ,还要交纳农村基层组…  相似文献   

13.
杨跃辉 《创造》2002,(2):40-40
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是我国农村社会进步的又一壮举,是顺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亿万农民伟大创造的进一步肯定。江川县于1999年10月—12月在全县开展撤村建委工作,村民自治进入实施阶段。村民自治在农村推广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有人称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历史性工程”,有人称是实现了“庄稼人的夙愿”,还有人称是继新中国诞生后农民翻身得解放,从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当家做主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这条泥腿子踩出来的路,是奔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14.
刘友田  刘洪仁 《前沿》2006,(9):201-206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经济,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村民自治在新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当前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需要大力加强对策研究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村民自觉要求下,锡、昆两市的村民自治取得重大进展。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工程。它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干群关系,有利于遏制农村的腐败风气,有利于培育村民的法制观念,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用公益事业。所以,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村持久稳定的必要条件。由于这项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当前农村仍然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有待政治体制的推进与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德笔 《创造》2003,(5):26-27
村民委员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经济利益分化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不足、不良选举文化频繁入侵等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干扰了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开展,损害了农村社区村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着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农村社区组织架构、管理形式和目标追求上实现了"三破三立",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动基层民主进步,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文明自治和稳定发展。当前推进农村社区治理,需要维护村民自治权利的主体地位,确保村民自治权利有充分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农村社区的自治任务与服务功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波澜壮阔的二十年农村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领导亿万农民不仅创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奇迹,初步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而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村民自治这一亿万农民当家作主的好形式,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 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深刻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广大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但也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实行村民自治符合当前农村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多、对抗性增强,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恶势力犯罪危害严重等不安定因素存在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分化对社会治安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社会转型过程中暂时的无序状态使诱发犯罪的条件增多,少数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农村治安防范体系薄弱等实际,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现实选择。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在广大农民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实行依法治村,把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项重大事项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公安机关要认真研究村民自治给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重点打击流氓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坚决粉碎他们乘机把持农村基层政权的图谋;抓好治保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执法,自觉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论证实行村民自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 ,是我国农民自己的创造 ,是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阐明了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