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新元 《人权》2009,(5):36-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发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这三件大事为起点,新时期的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特点鲜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熊万鹏 《中国发展》2008,8(3):17-21
人权是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凸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抗震救灾的过程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闪耀着人权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核心是人人享有广泛权利,重点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关键是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基础是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爽 《人权》2009,(6):37-40
毫无疑问,人权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世界语言。中国在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改过程中,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宪法,由此开启了一个宪政建设与人权事业的新时期。人权“这一伟大的名词”,④不仅包含了各项可以付诸实践的具体权利,更是一种载负着尊严、平等、自由等诸多价值的观念体系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警察职业道德标准与人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 ,警察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 ,且这些权力直接与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相联系。这就决定了警察在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通过制定警察职业道德标准 ,对警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是提高警察保障人权的意识 ,使其更好地在执法中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有效手段。为此 ,应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使警察在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爽 《人权》2013,(4):21-24
人权是现代各国宪法的构成要素之一。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原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统纳于"人权原则"之下,明确宣示实现人权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宪法目标,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宪法发展与人权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迄今,"人权入宪"已经跨越十个年头。十年间,执政党和政府为推进人权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的人权事业除了兼容国际标准以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未来的人权建设又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正泉 《人权》2004,(1):36-38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六大文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权内容和人权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三个代表”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 指导思想 人权是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由该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决定的。充分尊重和实现人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为争取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王在邦 《人权》2009,(5):13-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人权问题展开的讨论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态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在国内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在国外倡导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也为有关人权问题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方拟就人权保护与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人类和谐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万洪 《人权》2010,(4):40-44
人权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也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需要不同部门、各行各业共同参与,为之不懈努力。大学因其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人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人权研究、人权教育、人权倡导、人权观念的传播和普及等方面可以对人权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法学院为样本,探讨中国大学在人权保障和促进中已经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权在行动》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文 《人权》2005,(4):F003-F003
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权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权在行动》(下称《行动》)。这是我国人权组织发表的第一份人权报告。无论是从编写宗旨、选题、内容方面,还是从行文风格、编辑体例方面,该书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鼓舞人心的力量。综合起来看,该书有以下几个特色:一、立意高远,生动具像正如其“前言“所言,人权事业重在建设,人权保障重在行动。本书选题和编辑的立意旨在以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为背景,形象地展示党和政府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法律和政策原则,以动态的方式具体地展现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新进展。《行动》以记实的手…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豪才 《人权》2009,(6):4-6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人权保障问题。“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和追求。61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公开发表,宣称要“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残缺的人权文化起源与人权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普遍的人权,促进对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在多个文件中提及的人权教育目标。通过对西方人权根源的分析,从人权理论研究的视角出发,提出人权问题不存在"普世价值",人类只存在具体的、历史的人权价值,人权价值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办“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我谨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4.
王孔祥 《人权》2010,(1):27-30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认为《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有助于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郑碧爽 《传承》2007,(7):60-6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法律意义上讲就是以人权为本,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环境下发展人权应注意我国社会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呈现为义务取向型社会。与此同时,要坚持对每一个个体的平等关怀和尊重原则,对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特别关注原则,国家公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协调平衡作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房广顺  张雷 《人权》2012,(6):40-44
开展人权教育,普及人权知识,遵行人权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中,始终把厘清人权概念、完善人权法律、发展人权事业同人权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宪法和有关人权法律,通过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和国家人权行动计  相似文献   

17.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障法制化对警察素质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每一个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权利,是全人类共同关切的最基本的问题。人权理论虽然是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但它一经提出,就成为全人类求生存、图发展、要进步的共同旗子。这面旗子在历史上曾引导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警务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警察执法过程中,侵犯人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国宪法已确立“尊重和保护人权”,而且新近颁布的行政法律、刑事法律都将“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重要原则,人权保障法制化对警察的执法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警察院校应将人权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一、人权及其本源…  相似文献   

19.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13,(3):7-19
2013年5月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向前推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级国家机关的意志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