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继《民事诉讼法》之后也确立了第三人制度。由于在整部法典中只有一条规范对第三人制度加以规定(即第27条),所以显得内容单薄、原则,具体操作性不强,这为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和行政诉讼的理论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造成实践上和理论上的诸多混乱。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的第三人,科学设置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判别标准,对于我国行政诉讼理论完善和司法实践,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提到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首先应该弄清究竟什么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律界定,是整个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那些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在诉讼过程中,要求参加诉讼或被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团体。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唯一根据。①《行政诉讼法》第27条对第三人作了专门规定:即“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共3处专门对第三…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类型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一)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章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或者说,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一个颇有争议且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之一。有关第三人的资格要件一方面由于理论指导的欠缺,加之实践中第三人情形的复杂多样,目前相关法律对此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就使得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中确定第三人时显得无所适从。如何从理论上阐明第三人的资格要件,尤其是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地界定第三人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资格要件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资格要件亦即确认规则,是要从理论层面阐明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才是行政诉讼第三人的问题。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法律对此…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法》继《民事诉讼法》之后也确立了第三人制度。《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但该规定未能给行政诉讼的第三人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只是确立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两个内在因素,即“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和充当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显得内容单一、原则,具体操作性不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有部分条款涉及了第三人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五章中对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了规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对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作了一些补充;三是199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用6个条文对行政诉讼法的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关于举证责任的分…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依据是程序公正、程序参与和诉讼效益。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第三人的类型划分不统一、对利害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等问题。行政诉讼法宜明确规定将第三人分为类似原告地位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和类似被告地位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应当出台司法解释界定利害关系,允许法院在法定范围内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8.
魏琨 《法制与社会》2010,(21):258-259
我国《行政诉讼法》只有第27条对第三人制度进行了规定,内容单薄、原则,具体操作性不强。本文试在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进行充分阐述的基础上,对如何保护行政诉讼第三人权益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法律规定 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用了6个条文作了开创性的规定。该法第31条规定:行政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  相似文献   

10.
侯勇 《山东审判》2004,20(2):62-65
如何准确把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规则不仅 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国行政诉讼中 关于确定起诉人原告资格的主要依据是《行政诉讼法》 第2条及第4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1条至第 18条则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其中第12条规定:"与 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此  相似文献   

11.
从审判实践看,如何确定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确定及其法律地位略述管见。 (一) 对于第三人范围的确定,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做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然而,在审判践实中,人们对如何理解“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对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问题,存在争议,据现有资料,在行政诉讼中设置第三人有先例。在国外,日本、南斯拉夫等国的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了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究竟有没有第三人?从以下各种类型的行政案件中看到,在行政诉讼中,第三人是存在的。在治安、食品卫生等行政案件中,经常是受处罚人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原告是受处罚人,被告是行政机关。在治安行政案件中被打伤、被侵犯了住宅权等权利的受害人以及在食品卫生行政案件中因食物中毒被侵犯了生命健康权的受害人是不是第三人?(一)行政处罚的目的之一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这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食品卫生法(试行)》的第1条里已有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受害人也是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在很  相似文献   

13.
在法、日、德等国家和其他地区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既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 ,又包括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我国对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界定模糊 ,以致司法实践中对第三人的认定非常困难 ,应通过对行政诉讼法的修订 ,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向忠诚 《时代法学》2004,2(5):24-30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第三人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近年来 ,诉讼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但许多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因此 ,从行政诉讼的特有性质出发 ,正确理解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目的 ,准确地认定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资格要件、种类和法律地位 ,对于我国行政诉讼的理论研究和行政诉讼实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行政机关,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行政主体地位的行政机关,而非指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机关法人。对于后者作为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理论界与实务界多持肯定态度。但在审判实践中亦常见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的实例。对此,本文有下述不同意见。一就学理而言,行政机关不宜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其一,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有悖于《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范围的特殊界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二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诉讼法》就其本质而言是司法审查法,或可以将其归结为司法审查法。它确立的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一个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但对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中的法律地位、检察机关如何行使法律监督职权及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等问题,无论在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有不同认识,本文试就上述几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确立了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但只作了简短的原则性表述。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本文试图从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产生缘由和价值,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界定,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分析第三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审判实践中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拟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确定及其法律地位略谈管见,以推动对行政诉讼第三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对于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一种意见认为,所谓“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是指与被告行政机关具有行政诉讼法上的利害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否则,就不能作为第三人。也就是说,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第三人,在行政诉讼法第27条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第三人,在理论和实践中争议一直是比较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12条的规定,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已经或将会产生实际影响。①这种影响只能是直接的而不能是间接的;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对拆迁人进行行政处罚,拆迁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被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