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参与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的内生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参与的指导思想。社会性参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渐进方式,旨在弥补学校单纯作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只身效力的有限性。其价值性体现为: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2.
徐丽霞 《学理论》2012,(19):284-28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以及生成性,以此为基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实践环节的缺失。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以及具体落实实践环节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蓝江  方萍 《理论探讨》2006,1(6):166-170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并不等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的抛弃,实际上,马克思已经深刻地批判了抽象化的主体性,从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只能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缺憾的主体性。但这种有限主体性并非人存在的永恒状况,对其缺憾性的超越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即实现一种真正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客观向度和主体向度的综合,只有在两者的共同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才能被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迎春  王建新 《理论探讨》2005,46(4):134-13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过程,这是由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我们应当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培养教育对象丰富多彩的个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改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四个方面来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大学生的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价值的有效实现。然而现实教育往往忽视了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能实施人文关怀对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积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情感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完善网络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水平,实现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刘莉 《学理论》2013,(29):379-38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思想和情感双向沟通交流的过程,但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灌输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本身的人文关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予以加强和改进。改进措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体性;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质疑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江 《理论探讨》2005,1(4):100-10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其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其过度发展也导致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就主体性的概念、本质和实用性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质疑,并指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医治思想政治教育的万能药,要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建立在社会现实之上。  相似文献   

9.
孙琪  冯梦影 《学理论》2014,(33):285-287
高校主体性创业教育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培育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敢为性等主体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创业教育,从主体性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体系、教育方法、实践选择四个方面探究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孙柳 《学理论》2012,(29):243-244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即创价效应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自觉。主体性发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创价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信息客体的创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价的关键,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造开发;价值过程再创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价的条件,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邱培彪 《学理论》2012,(22):250-2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和期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关注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研究旨在追求和培养社会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素质的教育,是从主体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中引申和凸显出来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一理论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有益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要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梳理清主体与客体及相关概念:如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学习和把握这些相关概念时,要注意的是,主体性与客体性是属性类词,是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或物的相关属性,因而要注意在动态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16.
陈诗乐 《学理论》2012,(26):205-206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主要包括: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人的自由选择要承担责任。"学生选择自由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选择自由与责任"关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让"自由"的新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高扬教师主体性,明确教育者的自由与责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人性问题历来是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和出发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性的解读内容和方式不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无论是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的哲学审视,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自然性的追问,以及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理性的彰显,都十分关注人的存在,注重以人性的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依托人的主体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既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现阶段人们从事劳动生产的基本动因。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具体形态转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化在各个子过程中,这一具体化过程是基本矛盾从外在到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又从外在到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现实化过程,应重视基本矛盾转化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提高社会参与度,同时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表现之一,需要不断地加深对其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而且进一步地表明了人类对于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的追求,是人们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统一的客观表现,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需要得到关注。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它具体的理论原则,并结合社会实际简要地谈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的价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