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两国建交以来,尤其是“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在若干重大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这些成就只意味着非战略性问题得到初步控制或解决,而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仍然存在,以致人们对美国“反恐之后”的对华政策走向持有很深疑虑。本文在解析中美历史与现实中的结构性因素基础上,重点就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作了理论探讨,并对建设性拓展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空间提出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今后的走向将直接影响亚太 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关系也是当前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诸多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现实利益等领域的差异,导致了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 存在较大分歧。建交以来,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受时代发展、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演变,但一 直以来美国都将人权外交作为分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霸权体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建交4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21世纪以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断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是否走向恶化、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等热议问题也浮出水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当前中美关系,有利于为两国关系发展营造融洽的气氛和有利的环境,也有助于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合作大局.通过创新思维,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是中美唯一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从两国建交后的一波三折逐渐演变成今天比较正常的国家关系,除了中国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上做出重要努力外,双方强劲的经贸合作带来的双赢也起到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和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2005年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美关系逐渐步入正常的轨道,一方面,从年初以后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军事交流机制亦开始运作,"战略对话"首次启动;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内又频遭炒作,双方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的磨擦、争执时有发生.中美两国合作正朝着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全面发展,这是中美建交以来不曾多见的由曲折到平稳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纪念中美建交25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尽管"9·11"事件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中美之间许多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坚持用战略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积极寻找并努力扩大双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白宫与国会的共识。国会多数议员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支持发展中美关系,但由于国会制衡行政当局的特性,以及建交以来白宫总体上主张加强中美关系,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进入后"9·11"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在波折、动荡和起伏中向前发展.近来,美国朝野涌动着一股妄图使中美关系倒退的逆流,这是中美关系进入后"9·11"时期出现的波折,也是中美关系的常态.中美关系是可以管理的,这就是要在多个领域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健全双边机制,加强磋商和协作,寻求双赢.  相似文献   

9.
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看,有国际格局的变化、两国社会的变化、国家领导人的作用和两国民间交流的力量这三个层次。未来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也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0.
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政府,但对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除在台湾驻军、与台湾当局缔结军事同盟外,从1949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向台湾提供的援助达59.8亿美元,其中42.2亿美元为军事援助,17.6亿美元为经济援助。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1.
The current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China-US relations are not a result of overinterdependence, but rather reflect the need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closer and well-balanced mutually assure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China-US relations, the two countries must abandon the mentalities of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based on the notion of deterrence, Cold War thinking, zerosum game and competition of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张宇燕  徐秀军 《国际问题研究》2021,(1):41-54,124,125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升,但高程度的相互依存并未确保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相反,近年来两国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双方经贸交往的负面效应和规则对接的利益分歧日益凸显,对彼此的威胁认知已严重损害相互信任。面对两国出现的波折,中美双方必须共同致力于构建超越确保相互摧毁、超越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和超越社会制度差异的大国关系,并通过更加全面、紧密和平衡的确保相互依存不断夯实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牢固基础。当前,中美要克服相互依存的武器化倾向,努力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全球规则体系和全球治理行动中确保相互依存,从而推动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新型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Some US politicians have been instigating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sis against China, which has greatly harm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 and runs counter to the world's desire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actively strengthe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promot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and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hereby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在中美东亚博弈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政策选择对于管控中美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推演,第三方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选边站、推动制度构建和协调、促进双方间良性认知,能够在管控中美冲突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间实力对比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背景下,基于实力考虑的"选边站"政策容易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第三方在中美间扮演制度推动者和观念沟通者的角色更加值得倡导,东盟系列机制以及新加坡的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当前的问题是,日、韩等国对与美同盟体系的坚持,东盟系列机制效能的降低以及新加坡一度将重心转移到实力平衡者而非观念沟通者的角色,都反映出许多东亚第三方的选择正在与管控中美冲突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地区的和平与自己的长远利益,东亚国家需要采取更加明智和有远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吴心伯 《国际问题研究》2021,(2):34-48,130,131
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者的认知,竞争是拜登政府对华思维的核心概念、对华政策的组织原则以及处理对华关系的基调。但在竞争方式上,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有着重要区别,如更加注重提升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更多利用盟友体系和多边机制,强调"巧竞争",不排除与中国的必要合作等。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将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制约。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将更好地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竞争,对一个竞争性越来越突出的双边关系善加引导和塑造。未来四年,中美关系发展主要存在竞争加合作型、竞争主导型和竞争-冲突型三种互动模式,两国应着力避免竞争-冲突型关系模式,争取竞争加合作型关系模式,确保良性竞争主导型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付瑞红 《亚非纵横》2012,(5):1-7,14,59,61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在延续中有所调整,与冷战后历届总统相比,甚至与自己执政初期相比,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议题、战略手段方面都出现变化。美国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了领导亚太地区的能力和意愿,其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转为指向威胁的战略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全方位转移与中国因素和中关关系具有关联性,中国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缘起和重要内容。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地区外交战略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吴心伯 《国际问题研究》2020,(2):20-32,134,135
特朗普政府谋求从根本上重构中美关系,重置对华政策的前提与目标、框架与内涵、手段与方式,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涉及面广、颠覆性强,严重削弱了中美战略互信,破坏了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扭转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摩擦与动荡,使两国走向对抗与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重构中美关系的努力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这使其实现对华政策目标的能力大打折扣。随着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美国对华政策还将出现新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可塑性。对中国来说,以稳健的实力增长为支撑,以合理的利益交换为出发点,以适合时代潮流的对外政策为工具,致力于塑造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是当下和今后对美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Since he took office,the new US president,Donald Trump,has unveiled his broad economic policy-now called Trumponomics.It emphasizes neoliberalism at home,less government regulations,more growth and weakening the welfare state.Internationally,Trumponomics embraces protectionism and nativism with a focus on US economic interests.Trumponomics caters to the lower-middle classes,a reflection of the country's current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challenges.Trumponomics will bring uncertainty to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China should carefully study the policies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d prepare contingency plans.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认识和把握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极为突出、引人注目甚至是举足轻重的部分。同时,世界那么大,不是只有中美两家。对于中美之间、大国之间的博弈,不能只看到地缘政治、地缘战略。推动变局的有更深层次、更广泛影响、起更长远作用的力量和因素,比如说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格局调整、科技进步及其促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文化觉醒和复兴及其激发的碰撞和交融、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产生的对国家与社会治理的诉求,等等。我们要善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中抓住形势变化的方向、趋势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出现全方位负面趋向,由“接触”向“规锁”的转型不断加深。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两国关系正在形成战略竞争日益突出的新态势。中美经贸摩擦的出现和深化表明,经贸合作作为两国关系的传统“压舱石”,在单独应对战略竞争“新态势”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有效阻止“新态势”向全面对抗与冲突方向演变,中美亟须重新定位、处理和管控彼此关系的“新范式”。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架构为中美战略博弈与权势平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通过明确战略竞争边界、构建对话协调平台,有效借助第三方力量等,中美的理性博弈、积极合作能够得到有效推动,并直接带来全球安全治理在观念、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这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也是全球治理健全发展的需要。但确立“新范式”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是,经贸合作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已经不稳,需要探索新的“压舱石”,全球安全治理合作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不够的。未来中美关系的首要特点是战略竞争,新的“压舱石”可以通过权力博弈建立某种相对稳定的机制架构,最终以大国权势平衡的方式来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