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共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为这一共识提供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为这一共识提供了实践平台,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这一共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中央与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精神文化建设十分必要,精神思想与文化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要调动民众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发展是解决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之关键。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把发展民族经济同民族团结紧密结合、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杏玲 《理论月刊》2010,(10):182-184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人民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态精神的支撑、导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当代大学生。因而,着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培养,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那么,什么是生态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的培养,则是本文所试图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张艳 《淮海论坛》2007,(1):15-17
西方哲学中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因素,本文从介绍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出发,分析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积极因素,借鉴其有益成果,提出了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设当代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千百年来,它推动和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史书写并增添了伟大而壮丽的篇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心,凝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7.
王高亮 《前沿》2012,(10):31-32
民族精神是维系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毛泽东民族精神思想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相结合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下功夫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要发展和谐文化,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要实现文化和谐,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构建的文化要件。一江泽民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7,(13):14-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段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明了当前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贺大为 《中国减灾》2008,(11):24-26
多难何以能兴邦?因为共抗灾难让国家民族更团结。汶川大地震以来,国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既是民族内在精神的体现与近年来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成果,又是今后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刘春玲 《前沿》2014,(5):12-14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向往、追求的美好社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的构建需诸多条件,其中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与精神底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还赋予了和谐理念特殊的价值内涵,是包头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资源,对构建包头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前沿》2002,(12):8-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并载入党章 ,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在民族工作中贯彻十六大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认真研究江泽民民族理论思想。回顾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 ,江泽民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 ,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了科学地阐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科学理…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民族前进的灯塔。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始终高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就会永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开拓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鲍振东 《求索》2008,(5):95-97
棚改精神产生并形成于城市建设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孕育着深刻的内涵。它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其实质是为民,核心是奉献,关键是务实,灵魂是创新,要义是协作;同时又体现出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解读并弘扬棚改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少青 《人大研究》2005,(6):F003-F003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共同作用。先进文化建设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李长春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塑造民族精神,形成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一面旗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通过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发扬光大,激励亿万人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奋发有为,贡献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千百年来,甘肃孕育了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地域人文精神,凝结在甘肃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中,集中表现在丰富的敦煌文化、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厚重的黄河伏羲文化、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和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中,深深熔铸在甘肃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难得的精神财富。要深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集聚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把甘肃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体现和落实到推进发展、实现富裕的实践中,促进甘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昂  刘灿婷 《前沿》2013,(17):152-154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价值观,列宁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赋予了民族平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阐述列宁民族平等思想形成的基础上,挖掘其理论背后深刻的思想意蕴,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合理借鉴与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和根,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工作责任重大,文化系统应科学地分析国内外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全面扎  相似文献   

19.
覃萍 《求索》2005,(7):63-64,154
民族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提供重要资源,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基础,能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们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并为各民族文化的现实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在资源,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各个方面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动荡的现代、崛起的当代,历万世而不衰,为举世所瞩目。邓小平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铸造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国家之魂。他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因素注入民族精神,形成当代以爱国情感为根基的民族精神,“走自己的路”为主轴的民族精神,整合中外文明、蕴含现代理性的民族精神。陶铸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是国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