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盛世隐忧——来自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其青少年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是人类道德文明精神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思想政治课,特别是《公民》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正确理解社会公德的“四性”。第一,阶级属性的隐蔽性。作为道德一部分的社会公德是同样有阶级性的。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道德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往往不是以某一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出现,而是表现为社会中的一切人都应当遵循的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最终目的,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健全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学生既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概括而言,…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而且要受到社会公德的调节。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德本身来讲,它又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7.
呼唤社会公德周毅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基础。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它是社会整体...  相似文献   

8.
李晓辉 《理论月刊》2010,(9):180-182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对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公德状况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堪忧的一面。全面把握社会公德的价值,深入洞察社会公德的现状,是我们充分认识社会公德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关键,也是我们自觉、有效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贯彻的两个原则石达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是贯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人们的人生观、生活方式、社会公德在职业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因而,职...  相似文献   

10.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公德,顾名思义,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又叫社会公共生活准则。通常是指一个社会全体公民为着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而要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道德准则。这种准则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同生活关系,不是某一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了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这里,我就家庭美德建设提出几点看法。一、家庭美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质量,家庭的文明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家庭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乃至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在结构、功能、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点,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夫妻…  相似文献   

12.
康悦  聂品  张良  黄迅 《北京观察》2004,(5):36-39
社会公德处于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活方式的异化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构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含着这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确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弘扬社会公德:现代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百娥 《理论月刊》2001,(12):23-24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主题。社会公德的发展始终同文明的发展同步。而在中国,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公德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时代的要求。本文试从分析部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着眼,以求对其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社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 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只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进而推动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进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整个道德大厦的基石,对社会文明进步最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1998年以来,“江苏省女性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全省13个省辖市130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对江苏城乡女性社会公德的现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可以作为对女性进行思想工作的参考依据。对江苏省城乡女性社会公德的总体水平评估如何?在回答“您对当前女性社会公德状况的基本看法”这一题目时,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调查总数的23%左右,认为“一般”的为51%,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占2…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具有全民性、时代性、稳定性、民族性、地域性、简易性等特征。社会公德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胁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抓好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对培养“四有”新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十分必要。怎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我国公民特别是广大农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对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首先,从农村社会安定的角度看,教育引导农民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农村公共秩序。农村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社会公共生活稳定而有秩序地  相似文献   

19.
汤丽芳 《求索》2011,(4):117-118,11
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追求和谐、公正是时代的主流。然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的基础性道德,它的建设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其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人们心理上的道德压力较弱;其二,传统文化和我国特殊历史经历对人们社会公德的意识有着不小的消极作用。因此,必需从制度化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唐晓英  唐绍洪 《前沿》2011,(23):85-88
生活是人类除生产之外的又一重要活动,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范畴。从哲学视角把握社会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方式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