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方治理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新西兰基督城的治理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地方管理模式,推动了地方治理的创新,改善了地方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于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房亚明  翟羽佳 《求索》2012,(8):179-181
民主与法治作为两种治理工具,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制度装置,二者的互动有利于确保社会管理的方向,规范治理权力的运作,改善绩效,促进创新,维护和谐。民主与法治手段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公式,应根据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相应的形式、程度和步骤。为了促进民主与法治的良性联动,需要确立社会治理主体制度,建立弹性化社会治理组织结构,构筑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公民社会能力、网络化和沟通结构的扩展,参与式治理将成为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中的参与式治理创新实践,提出参与式治理视角下推进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多中心治理作为一条政府改造的路径,可以深入推进改革、建设有效政府,引入市场机制、提升管理成效,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多元合作,为新时期创新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维护地方秩序和社会安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应强化政府职能,从创新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和发展社会多元主体三条路径出发,做实做强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张祝平 《桂海论丛》2015,31(3):23-27
充分发挥地方政协委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政协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协委员的角色定位,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履行职责的着力点,把推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履行职责的立足点,把促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履行职责的切入点,创新委员履职活动方式,以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方民主创新,是地方政府在地方社会治理过程中,在决策、管理与监督等各个环节,扩大公民参与、推进民主治理的制度机制创新,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制度链条和制度环节,其中组织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支持、制度规范、治理绩效是其影响因素和制度环节。只有各个影响因素发挥正向激励,并形成正反馈的制度合力,地方民主创新才能成功生成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晶 《思想战线》2016,(4):71-77
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与逻辑。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州县官依靠非正式聘用的胥吏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面,及与地方士绅共同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传统。同时,城乡分化使得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在这些传统背后,隐藏着地方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即"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存续和由官、吏、绅、民形成的地方社会协作治理网络,以及城市化对乡土社会侵蚀背景下城乡的依存与分化。这些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治理传统,对于当前中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观察2017年12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让百姓少跑腿、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升级版",蕴含着社会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升华。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念从管理到治理,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所得出来的重要理论成果、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问题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念创新,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相似文献   

11.
邵宇 《岭南学刊》2011,(2):27-30
我国在转型时期,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日益加强、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日益严重、公民社会力量不断增强.使现有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应当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的结合,强调多元管理主体的培养,从而构建起地方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与制度创新,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地方政府,被地方经济和政治利益刺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新定位,地方政府的重组和机构改革,决策能力和管理工具的创新,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等。浙江省的治理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与政府管理的内在协调性和相互促动,构成了浙江政府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演进机制,其成功还取决于政府的自觉意识和合理的改革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以松柏岗社区外来人口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和帮助外来务工党员建立党支部,以党建带社建创新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促管理,实现以外管外、以外带外的新路子。本文从"创新模式建立支部、创新思维促进服务、创新手段优化管理"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主要表现为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社会管理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绩效,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社会管理的创新和提高,深圳经济特区在这方面的成果显著,可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社会的政治变迁、国内社会的复杂多变,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为我国的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治理理念、模式,以社会管理创新来应对社会多样需求,是摆在公共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共同课题。一、认知创新:拓宽社会管理的认知范畴从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将社会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发展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盛举 《思想战线》2004,30(3):84-88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生态环境规定着自治地方政府行政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用好、用足、用活行政性自治权。建立起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问题有效解决的政府治理模式。在行政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既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要求,又体现民族特点的地方政府体系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全面、持续、有效的治理创新,是对全面改革深化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能动回应。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包括政治类创新、行政类创新、公共服务类创新和社会管理类创新等内容,以历届地方政府创新奖为数据分析源,通过量化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创新中的适应性差异及长效创新路径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发展。分析显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所推进的治理创新在创新内容、区域分布和主体层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民本政府"的价值驱动、"民主化、技术化"的决策取向、"多元合作"的主体定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客体定位、"动态治理"的过程导向是历届地方政府获奖项目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发展为社会治理,反映了我们党的治理理念的高度提升,适应了我国新时期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新期待。〔1〕近几年,我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今后工作中,仍要避开一些误区。一、价值理念误区(一)价值定义不够准确准确定义公共价值是实现创新社会治理目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  相似文献   

20.
金华公安机关结合本地治安实际,以防范社会化、服务人性化、境外人员管理国际化的"三化"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金华公安机关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三化"工作有利于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激发活力;有利于打造服务型警务,保障民生;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办事,提升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