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蕴含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因素。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非追求非此即彼的科学论断,因为意识形态自身就存在着控制性和包容性两个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符合革命、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娟  刘虹 《传承》2011,(30):30-31
"交往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交往理论作出了系统的阐释,揭示了交往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以及交往内容也变得更加的丰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理论所做的深刻解读,无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组成部分。具有着多样性与统一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特征,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首先,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在…  相似文献   

4.
韩振峰在《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多样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在正视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特点的同时,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坚持过渡性与原则性的辩证统一:在正视我国意识形态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思想意识的原则性要求;坚持层次性与先进性的辩证统一:在正视我国意识形态层次性特点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其先进性指导;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统一:在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灵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决抵制意识形态领域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观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们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努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并使之产生足够影响,寻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动发声,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确保发出准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软实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观点     
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的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前提条件。在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先后抛出了"新思维"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新思维"本质是"民主化""公开化"及"多元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主义、反苏维埃政权。"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推行使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丧失、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最终酿成了苏联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中的意识形态演变告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对西方的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胡锦涛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建设的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文化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途径,通过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倡导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加强舆论导向、立足对重点人群的教化等,牢牢掌控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主导权,以维护思想稳定,促进经济政治社会进步.胡锦涛的文化引领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前沿》2012,(22):66-67
我国社会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指导下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基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的今天,加之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意识形态不断的融入,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已然发生了改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在面临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今天,能够更切实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笔者就将辩证的对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张潮 《理论月刊》2007,(8):57-5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文化的"生产"属性,指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文化产品的"商品"性是辩证的统一.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必须创新文化观念,修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我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过于敏感,对其"生产"属性认识不足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充分认识市场价值作为文化生产属性的最重要因素的巨大作用,全面、辩证地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和商品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同时,又以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机制,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与新媒介及其要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央曾多次发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件和指示,小平同志就坚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作过多次讲话。前不久,中央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存在着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向泛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认同的理论转换问题。这个转换根植于其理论缺陷——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路线的逐步抛弃,从而导致以韦伯的工具理性批判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取代,以及人的解放之"乌托邦"探讨。这一转换与缺陷对我们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于,在我国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弱化"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在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上的理论转换和缺陷,进而考察由此对我们意识形态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我们认清当前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质,以及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社会精神生活的原理。因此,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顺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向人民群众传播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其路径尚未系统建构,渠道尚未畅通。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性质、功能、载体及实现途径,对于我们寻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给予了重要启示:一是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通过创建传播和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仪式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是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挑战。邓小平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通过意识形态的剥离、合理化、回避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重构,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再次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实用的和作为现代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并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铎 《长白学刊》2006,3(3):10-12
如今中国之所以面临意识形态的困惑,是由于文革时代的狂热和后文革时代的失语两个极端所致。尽管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失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也各异,但是二者都曲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致使马克思主义无法起到为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因此,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邱琳 《长白学刊》2012,(4):153-154
正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价值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因此,容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千差万别,甚至针锋相对。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价值观加以限定。着眼于价值观的主体性特征,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国家的意识形态性,我们才有必要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