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自信内蕴的本体问题,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硬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深化意识形态建设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航定向、凝心聚力。着眼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价值内契性,从而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筑牢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当前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正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不但可以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方式,实现网络文化研究的文化属性转向,还可以实现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发展态势。最终达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忠友  张勇 《桂海论丛》2007,23(5):58-60
了解文化产品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逻辑前提。文章在分析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无形性和价值特殊性等特殊性质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文化产品是一种同时具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种属性的特殊物品。  相似文献   

5.
陆静 《理论月刊》2012,(9):172-178
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果,是文化产业的基本产物.文化产品的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具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正是这些特殊的属性和功能使得文化产品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充分利用文化产品的这种属性和功能,在文化产品中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与其观念凝结;文化产业是经营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集合体;文化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两个基本属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文化范畴的外延从时间向度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逝去文化、延续文化、创新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强调保护逝去文化,推广延续文化,重点发展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黄静婧 《传承》2014,(6):116-117
当前,高校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着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漂浮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等困境,针对引发困境的原因,高校应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文化,批判摒弃异质文化和辩证"扬弃"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作为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生产劳动"因受到国家制度的政治规整,被赋予了合法性制度框架基础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由劳动"作为现实运动最终的结果和特定观念对抗现实世界,也被变成一种普遍价值,因而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当代,无论是在奠定并夯实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基础方面,还是在决定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方向方面、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并社会认同和塑造强有思考力的劳动群体方面,继续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方倩 《前沿》2011,(4):142-144
文化生产兼有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市场的商品属性。这种文化产品的二重性决定了文化产品生产者和部门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门类,具有精神生产和商品生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属性。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必须从大众文化控制权的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形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其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舆论宣传阵地的主要职责。在众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因素中,受众的心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认知图示的运动与契合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结构;情感体验是受众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机制;需要驱动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行为实践是强化受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是一个媒介化生存的信息时代.如同环绕在人们周围的空气一样,大众传媒俨然成为影响和改变人们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趋势,不断提高和改善在大众传媒境遇中的建设实效.正确认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维度构成了理解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而辩证认识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传媒境遇中的实现路径则是时代提出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谈文化产品的二重属性孙少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就以一种特殊的功能在市场上运转流通,这个特殊的功能表现为产品的二重属性,一是商品性,二是社会性。商品性强调娱乐性和消遣性,而社会性则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梦"的内核与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相当的人文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人文属性相较于其它形态属性,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文章旨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人文内涵,并围绕人文内涵展开拓展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 ,“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认识文化事业的特殊属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很大意义。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文化事业的经济价值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文化工作的经济价值   1、文化部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文化部门历来被视为“非生产部门”,因为它不生产物质产品。这…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观念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在文化批评这个大的视阈中构建了关于文本生产的科学,即文学生产理论体系.他把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他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著均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理解文学问题,均在文化批评视阈下审视文学生产过程,因此,研究伊格尔顿文学理论观念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和文学生产三个方面探寻其文学观念的理论渊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和生存智慧。民族传统体育除了体育属性之外,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属性。一直以来,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存在重竞技性轻大众性、重体育性轻文化性、重传统性轻现代性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传统属性遗产化"、"体育属性大众化"和"文化属性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要求中强调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提供了方法论遵循。以系统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要以辩证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以及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战略思维对意识形态话语在社会系统的整体框架下作全局性统观,在话语要素层次的结构分析中作谋划;要以底线思维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边界、思想边界和价值边界,从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社会生活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体系决定了当前我国文化生产中资本存在的样态及其运动逻辑。一方面需要引入资本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产出规模,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另一方面资本自我增殖的逻辑若不加以约束和控制,又可能会消解社会主义文化解放人、发展人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商品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二重性要在平衡中实现超越,处理好市场需求与文化价值使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平衡资本逻辑与文化生产的相关制度供给入手,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文化生产对资本的驾驭、导控,直至超越。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意识形态是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过去历史活动的表征 ,经过选择和积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出现实对历史的延续 ,社会主义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铺垫。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